湖北贫困县城镇化脱贫山民聚县城 大山回不去难生存

2013年02月25日09:40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 贫困县 城镇化 秦巴山区 农村 城镇 房地产开发 返贫 

打工者不愿再回村

房县48万人一半人都靠打工为生。打工的人近几年越来越多地选择在县城买房

在朱仕雄看来,房县县城聚集一半人口,但并不等于城镇化率达到50%,只有30%左右。“有相当多一部分人,属于城乡两栖农民工。”正是这种两栖农民工,在最初推动了房县的城镇化。

出门打工是房县人改变生活的重要手段。程涛是房县12万多名外出务工者之一。若加上县域内的打工人群,房县48万人一半人都靠打工为生。

打工的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选择在县城买房,县城教育资源集中,他们希望下一代在县城上学。常年的打工经历,让他们更喜欢城镇生活。

从房县遍地的小产权房开发可看出端倪。很多人回忆,三五年之内,县城内突然冒出很多私建的小开发房。

房县县城主街里面,很多新建的六七层小楼。居民住宅盖成七八层高的“握手楼”、“蘑菇楼”。还有一些城中村在集体土地上建起住宅楼。

这些“两违建筑”售价2000多元,买不起商品房的打工农民会购买这类房屋。

去年,十堰市全市严打“两违建筑”,超过4层违建,均被罚款,才遏制住小开发风。

军店镇作为房县第二大镇,沈发良目睹了镇上外地人搬迁的过程,穿镇而过的305国道旁,基本上所有的新房都是外地人来购买。

沈发良说,他们这条老街共有13户居民,七八户家里租住着外地人。他们有从房县偏远山区九道、上龛、窑淮搬过来,住在这里离县城近,孩子上学方便。

房县城关镇花宝村是房县的郊区村。村民丁文茂说,花宝村成为城区的一部分,住在花宝村,能去上房县东关小学,很多外地人购买花宝村民的小产权房。

如今,全村6000多人,有一半人是从外面来的。

回不去的大山

住在山上,孩子到镇上读书,家长们需要搬来陪读。另外山里的地供养不起孩子读书

程涛能理解那些挣钱在县城买房的打工者。

房县有“千里房县”之称,除了周边几个乡镇,其他乡镇均在传说中“神农架野人”出没的大山里,最偏远的乡镇九道乡,从县城到需要翻三座大山7个小时。

出来了就很难再回去。住在山上,到镇上看一次病,开农用车来回要一天。孩子到镇上读书,家长们需要陪读。除此之外,山里那片地供不起孩子读书。

程涛的家在军店镇的双柏小区内。小区是房县搬迁移民的试点。100户村民从深山搬到军店集镇上。

程涛家1999年就从山里搬出来。按他父亲程传普的话说,以前人穷了上山,现在人穷了下山。程涛的爷爷因为穷从军店镇搬到山里开荒种地,如今他们因为同样的原因搬下来。

1999年,程传普交不起土地提留款和其他税费决定搬下山。临走时,村里扣下他家的两头耕牛和所有家当。

回忆山里的生活,程涛说,他和妹妹每年学杂费都没有交齐,若不是父亲上山砍树卖,他们小学读不完。

去年,程传普原来住在山上的村成为房县唯一的扶贫搬迁试点,全村一半人安置到军店镇双柏社区。

程传普说,他原在山里的旧房作价5000元,退耕还林的6亩经济林每亩补偿1130元,此外再拿出14万元,交出土地承包合同,才能获得双柏社区一处新房。

如今搬到双柏社区的100户村民,户口已变更为军店镇双柏社区居民。

他们搬下来的人,孩子和大人均在外地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看门。

军店镇74岁的老农沈发良算过一笔账。如果现在单纯靠种地为生,饭都吃不起。

他说,种一亩地水稻,按一亩收1000斤稻谷算,收入1500元,除去生产成本,收入为510元。一个人种一亩地一天还赚不到5块钱。

而现在房县的搬砖小工,一天工价就150元。一人在工地上干4天,就能超过种一亩地的收入。

“大片大片的耕地都荒了。”沈发良说,如今几乎没有人再种地了。全村55岁以下的人几乎全在外打工,家里的地交给老弱病残在种。

进城要付出失地代价,但程传普一家仍选择离开山里的土地。

下山之后,他们需要面对的更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