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阮霞:返乡扎根回族村

2012年12月26日14:07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黄阮霞 返乡 人物 村官 扶贫 农业 致富

 

村里要办新农保,6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拍照片。全去县城拍,不现实;工作完不成,老人们也享受不到国家的好政策。怎么办?黄阮霞叫上了一个朋友,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的给村里的老人上门拍照片。后来,她的工作又扩展到了全乡。在一条又一条车轮印的尽头,是黄阮霞镜头中老人们的会心一笑。

村里组织亲民大走访。她两个星期内走进了183户村民家,每天换下的鞋子裤子都是泥。借着大走访,对有些受灾的村民问暖,“看看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帮助,小孩的上学情况,入农保和医保的情况,经济的来源等等”。

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黄阮霞对于最穷的一户印象特别深。那是该村五、六组的一户住在偏远山上的汉族人家,那里有6户特别贫穷的家庭。这户家庭有两个孩子,丈夫没有工作,妻子眼睛还看不见。

“他老婆每天都被他关在屋子里,不让出来。每次去,我们都要喊‘汉栋你在不在家啊?’他一个人出来以后再把门锁上。”

黄阮霞第一次见到汉栋的妻子是在上级民政部门的领导检查时,邀请他们一家出来。“当时,他的老婆又怀孕了,还想生。对于这样的农户,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做工作是常有的事。”

她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住在深山、观念落后、想多生快富的贫困户。通过大走访,让她对村情的认识更加清晰。

“有时下村解决问题,就需要在饭桌上与当事人喝上几杯,和他们谈一下,他们可能会更了解你的意思。”一年多时间,黄阮霞学会了喝酒。每当闻到酒的味道,她都觉得特别香。那是一种熟悉的味道,更是一种农村干事特有的方式。

创业艰辛

一年的时间,让黄阮霞觉得自己越来越离不开架枧村。她对记者说:“我想在这里好好的干三年,用自己的能力帮助一下村里的贫困户。”那个刚来时怀揣的“尽快考出去”的想法已经飘得越来越远。

对于这个穷山沟来说,穷是先天的,但对于黄阮霞来说,这里的人不能一直穷下去。为此,刚到村任职一年的她想到了创业。但困难像大山一样,不管怎么努力,它都岿然不动。

在这个只有简单种植业和少量打工经济的回族村寨里,地势不平是发展产业最大的阻碍。“当时乡上开会说中央下了一个土地平整的政策,我就第一个报名,但乡长直接给浇了盆凉水:‘你们村的土地情况,要想平整几乎不可能’”。很多村民也不知道县里的厂子招工,只是通过熟人介绍在周边的乡镇打打散工。

环视村中,黄阮霞只看到几户农民种植的红皮大蒜还算特色产业,但他们根本就没向外卖过;村中除了有几个幽深的地下岩洞能算上景观外,其它的景致毫无吸引人之处,发展旅游的路,也不可行。

尽管条件艰苦,但黄阮霞在和农民交谈中还是能感受到农民创业致富的愿望很是强烈,只是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缺引路人,绊住了他们的致富步伐。

几年前,村里人也尝试过养羊,结果五六十只羊运回来的第二个月就出现了集体发病症状,最后的损失也不小,这也给村民发展产业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还是有几户村民和我讲过,他们愿意去一处荒山上建养牛场养牛,但前提是先把路的问题解决。”

“村民害怕折本,那我就带个头。”作为大学生村官,黄阮霞认为带领农民致富是自己最大的责任。通过学习,她对美国红提的种植产生了兴趣。经过土壤化验,温湿度测量,她发现架枧村是适合红提种植的。为了全面准确掌握红提种植技术,她充分利用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拜经验丰富的老农为师。同时,说服家人、亲戚、朋友,取得了他们在经济上的大力支持,还让自己的表哥同她开始一起创业。他们在架枧村租下了15亩地,从广西红提苗圃购买了220株美国红提苗子。起初几个月还专门从广西请了2位专业技术人员,一年下来各项投资达15万元(含2012年4月遭雹灾后重建费用)。

如今,她置身北京的学习班中,却依旧心系村中的产业发展。这次培训,让学有所获的黄阮霞信心满满。“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才知道现代农业不光是把红提种出来卖掉那么简单。红提不仅可以加工、包装提升附加值,还可以加工成葡萄酒。我这三年的任期内,就是想带领村民走上一条创业致富路。”

三年之后的何去何从,她并没有多想。“可能回去经商。有时候在农村工作,向上级部门要资金真的很难。如果在向上面要资金和从自己腰包里拿钱二者中选择的话,我更愿意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来,这样爽快一些嘛!”

(《中国扶贫》杂志)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