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新华网南宁4月26日电(记者刘伟、王军伟)广西1000名机关干部到县乡挂职锻炼、3000名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3万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工作……“到群众中去”成了当地党员干部中的一句“流行语”。
党员干部带着感情进乡入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温暖了民心,转变了作风。
“第一书记”成为贫困村的“主心骨”
“李书记不来,我们都不敢大胆种茶叶。”这是百色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央龙村陶大妈发自内心的话。央龙村村支书黄志东动情地对记者说:“李书记来后,大家种茶叶积极了,不用苦口婆心劝了。”他们说的“李书记”叫李中山,今年初被选派到央龙村担任“第一书记”,现在成了村里的“香饽饽”。
央龙村是集“高、边、远、穷、少”为一体的贫困村。基于气候温润的地理特点,当地党委政府这两年推广种植茶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已初具规模。
“但是由于群众缺乏技术,产量一般,收入不高,种植积极性一·1·直上不去,村干部多次到农户家做工作,不过群众不买账,干部和群众都僵持住了。”黄志东说。
李中山是县茶叶办副主任,他任村“第一书记”后,与苗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在地头手把手教群众如何进行茶叶管护,晚上集中大家上种植技术课,群众心里有了主,种茶积极性高涨,目前千亩“苗岭茶台”逐渐成为这个村的支柱产业。
自治区有关领导介绍,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为1012万人,约有3000个贫困村,在新一轮扶贫开发中,广西选拔3000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就是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帮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去官气、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