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亿贫困人口离橄榄型社会有多远?

2010年08月19日16:0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贫困人口 贫困群体 社会和谐 贫困山区 中产阶级 人均GDP 经济体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高达1.5亿人口仍未脱贫,传递多重信号。首先,这说明脱贫任务十分繁重,可谓任重道远。这一方面反映了区域发展不均衡,比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发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在G20各国中可排到第16位。沿海的一些省市已经富可敌国,但一些西部的省市区则远远难以望其项背。另一方面即便在发达省市,各地发展同样不平衡,犹记得前段时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如是说,全国最富的地方在广东,最穷的地方也在广东,到现在这个发展阶段,最穷的地方还在广东,这是广东之耻,是先富地区之耻。

其次,这隐喻了贫富差距日益拉大。我国贫困人口高达1.5亿人,穷人可谓多矣,但富人也不少,去年有媒体报道,第13份年度《世界财富报告》显示,在全球富豪总人数中,美国、日本、德国依然依次占据三甲位置,而中国内地超过英国,首次名列第四。富人多,穷人更多,权威部门指出,“从统计数据看,近几年穷人和富人的收入都在增长,分配差距正呈现危险的‘穷降富升’两头拉大趋势。”全国政协委员蔡继明一针见血地认为,我国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富豪越多,如果相对应的穷人也越多的话,这显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原因很简单,一旦财富过于失衡,必然使社会稳固程度大打折扣。

最后,关键是如何减少贫困人口?多年来我国扶贫成就,举世瞩目,扶贫的方略是既输血又造血,即不仅支援贫困地区,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应该说这种方式大有必要,值得推崇。但更应该看到,贫困地区的人口不仅经济贫困,而且权利贫困,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在《作为能力剥夺的贫困》中所说,“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事实的确如此,在一些贫困山区,为改变贫困命运,农民工外出打工,但他们收入菲薄,原因出在哪里?这一点社会学家陆学艺说得很清楚: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民工总体上处于“经济上接纳、社会上歧视、文化上排斥、制度上限制”的境地,许多农民工饱受克扣欠薪、伤病无保障之困。“穷人贫穷并不仅是因为他们观念落后,而是一些政策性歧视造成的。还穷人以‘起点公平’,应是消除贫困的根本目标。”诚哉斯言!农民工如此,其他贫困群体同样如此。

贫困人口多,贫富差距拉大,这样的社会是哑铃型社会,当前我们正在大力建设橄榄型社会,这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认为,“哑铃型社会”由于存在上等阶层与下等阶层的鲜明对立,因而充满着战乱和社会动荡,而到了“橄榄型社会”后,由于相当一部分下等阶层升为“中产阶级”,且上等阶层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变小,因而社会变得相对稳定了。正视贫困人口,减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消除权利贫困,才能逐步走向橄榄型社会,这样的社会才前途无量。(王石川)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