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映秀6月12日电(记者 叶锋、赵叶苹、曾志坚)经过连续11个昼夜的全力搜救,执行运送地震中受伤群众任务的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直升机终于被发现,机上18人已全部遇难。“他们是我们的战友和同胞,一定要把他们接回家!”指挥搜救任务的四川省军区政委叶万勇坚定地说。
直升机坠落在汶川县映秀镇一个名叫“大红崖”的陡坡上,这里山高林密、坡陡谷深。从10日上午失事直升机被发现开始,一场接运机上遇难人员和飞机残骸的艰巨战斗打响了。
先头部队、突击部队、补给部队紧急出发
确定失事直升机坠落地点后,正在汶川映秀镇协调搜救工作的总参军务部部长钟志明和成都军区副参谋长刘永新立即乘坐直升机,飞临失事地点上空。
从地图上看,失事地点离映秀镇的直线距离只有7.5公里,但中间都是用密密麻麻的等高线标注的高山无人区。空中勘查结果显示:这里高山密立,林海茫茫,许多山崖坡度甚至在70度以上,峡谷中天气多变,云层笼罩,从悬停的直升机上根本无法看到失事现场状况。
强烈的地震和接连不断的余震,使这一带的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尽快把遇难人员遗体接下山,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艰巨问题。
在失事现场附近找相对平缓的地方修建一个简易停机坪,把遇难人员遗体接运到停机坪,再用直升机运出,是最快捷的方式。但反复勘查,深山峡谷密林中根本不具备修建停机坪的条件。
勘查回来后,在映秀镇的帐篷里,钟志明、刘永新、叶万勇和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等紧急会商后决定:队伍徒步登山,用肩背手扛方式把遇难人员的遗体接运出来!
会后,根据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的指示,四川省军区迅速行动,由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民兵、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官兵以及防疫、法医等人员组成的首支130人的队伍很快集结完毕,另一支由450人组成的补给保障队伍也同时到位,一路保证队伍的水和干粮等物资。
“砍”出一段段“道路”,向失事地点挺进
10日下午2时,先头部队、突击部队、补给部队准时从映秀镇出发。在向导指引下,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带着背包、担架、绳索、砍刀等工具、物品,徒步奔赴飞机失事地点。
接送部队穿过已成一片废墟的映秀镇,转向西北开始攀爬一座高山。迎面,是一个坡度在50度以上、长约150米的大陡坡,遍地都是地震后滚落的乱石。手脚并用爬上这个山坡,战士们虽已气喘吁吁、汗如雨下,但仍一刻不停,疾步向前。很快,队伍变成一条长龙,隐没在深山之中。
地震造成的地缝,使山路完全断裂、扭曲,队伍需要跨越的一道道地缝,最宽处达1米。1小时后,前方已经无路可寻,队伍只能弯腰在荆棘树林间穿行,不时有灌木枝迎面抽打过来。来自黑水县身强力壮的民兵小伙们,用力挥起随身带的砍刀,“砍”出一段段“道路”。
10日晚,接送部队露宿山上。11日5时,搜救人员在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的直接指挥下,再度出发,向失事地点挺进。
经过艰难行进,队伍终于到达直升机失事的现场。据一名参与行动的黑水县民兵告诉记者,最后的道路在地图上直线距离仅有1公里,但队伍整整走了6个小时。
11时多,他们到达“大红崖”下峡谷间。眼前,是一片坡度约70度左右的斜坡,直升机已经解体燃烧,残骸散落在宽约50米、长约120米的范围之内。在机体、尾翼等处,人们发现了遇难者的遗体。
尽快把遇难人员的遗体接送出来
在失事现场,由阿坝州组织的法医和卫生防疫人员对18位遇难者遗体进行了非常规范的处理,包括拍照、DNA取样、身份确认等。同时,还对遇难者遗体举行了默哀致敬仪式。
为将遇难人员遗体尽快接送出去,11日下午,四川省军区又组织汶川县110名民兵,进一步加强遗体搬运突击队的力量。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的一个连也从映秀出发,向3号营地机动,负责开辟道路,对运送遇难者遗体部分险要路段实施工程保障。
12日,遇难者遗体接运工作已经展开。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由于“大红崖”地势极为险峻,一人行走也只能侧身,因而将遗体接送出峡谷极其困难。
经过阿坝军分区某连、黑水和汶川民兵8个小时的努力,5具遇难机组人员遗体终于从失事地点艰难搬运至“大红崖”南侧地域。
14时25分,黑水民兵突击队通过托、背、扛、抬等多种方法,穿过密林荆棘,越过山体滑坡、飞石滚落的危险地段,至18时已将部分遇难人员遗体运至4号营地,其中一具遗体已接运过3号营地。
据介绍,首批5具机组人员遗体将很快接送下山。明天接送部队计划在大红崖南侧突出部架设一条溜索,越过250米长的鲤鱼背型山脊,为进一步安全快速接送遇难者遗体创造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