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家门口更美 幸福感更足(美丽中国·身边的生态获得感②)

2025-06-10 08:54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核心阅读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有了集中处理设施,农田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近年来,四川眉山东坡区永丰村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强。

清晨,刚把家里收拾妥当,村里的保洁员金玉仙就拿起笤帚和簸箕向外走。路过一片荷塘,荷叶田田,绿意盎然。

同一时间,村民林赛均在自家厨房水池前清洗着刚摘回来的蔬菜。水流顺着排水管道,流到荷塘旁的微动力污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入荷塘。

近年来,四川眉山东坡区永丰村持续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和村容村貌整治,实施“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发展绿色农业,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在田间铺展。

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

“乱扔的垃圾少了,村里环境更美了”

在村里担任保洁员这几年,金玉仙眼看着村民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越来越强,“乱扔的垃圾少了,村里环境更美了。”

说话间,垃圾转运车驶来。驾驶员王树全停下车,与金玉仙一起将附近几家的垃圾倒入车里。每天清晨4点至8点,王树全要在村里绕着转,把各家各户的垃圾收集在一起。

“我们现在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王树全说,镇里的垃圾暂存站离永丰村很近,只需要10多分钟,垃圾就能转运过去。如今,永丰村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实现全覆盖。

除了生活垃圾之外,农药包装废弃物等生产垃圾也是农村垃圾的一大源头。“早几年,用完的农药瓶袋常常散落在田间地头,看着很揪心!”金玉仙说。

这几年,村里的农药包装废弃物越来越少。永丰村纪委书记王敏介绍,2022年以来,当地推动建立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置体系,农药瓶袋都被集中回收、无害化处置。

两个回收专用桶立在店前,格外醒目。在宏丰农化连锁田氏加盟店,负责人周伟正在回收村民们退回的农药瓶。“回收农药瓶,一斤一元,现在大家会自觉退回包装废弃物。”周伟说。

推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东坡区依托农资经营门店和种植大户,建立起销售、管理、清运3级数字化服务平台。“我们还投入资金,对回收处置企业给予补贴,激励更多农户回收农药瓶袋。”东坡区农村经营能源服务中心主任邓松说。

回收的农药瓶袋被存入回收专用桶,不久,清运人员就会来转运。“只要在微信群里喊一声,回收处置企业的人员就会来回收。”周伟说。如今,包括永丰村在内,东坡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已超82%。

垃圾少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这几年,我们陆续对436户农户的庭院、墙壁进行了改造,粉刷、种花、扩绿,形成了川西特色民居,村子越来越漂亮!”王敏说。

建成7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现在厕所干净了,生活污水不再横流”

荷塘边,水声汩汩。草地下,是由3座池子组成的微动力污水处理池。“这里包括沉渣池、四级厌氧池和湿地池。”王敏说,农户家中排出的污水经过沉淀和厌氧处理,再经过湿地池火山石净化,达标后排入荷塘。

农村生活污水中既有餐厨卫生灰水,又有厕所黑水,污染程度不同,如何实现有效处置?实际上,农户家的污水在排出前,还有一道预处理程序。

近年来,永丰村实施“厕所革命”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每家每户设置了三格式化粪池。厕所产生的黑水经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可利用的沉渣成为菜园的有机肥。“厨房等产生的灰水则单独进入农户家的灰水沉渣池预处理。”王敏说,滤后的灰水会和处理后的部分黑水进入管道,由微动力污水处理池净化。

“前些年可不这样。”林赛均回忆,那时家里是旱厕,臭气熏天。而横流的污水,一到夏天就会滋生蚊蝇。2019年,永丰村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统一改造厕所,一座座微型污水处理站相继建了起来。“现在厕所干净了,生活污水不再横流,门前还有小花园,安逸得很!”林赛均说。

在乡村,分散居住农户和集中居住农户产生的污水量不同。3年多来,东坡区在永丰村陆续建设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在永丰村一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前,执法人员取出试管,采集水样,拿出快检试剂检测。“你看,浅蓝色,说明达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级标准。”东坡区生态环境局水环境管理股相关负责人朱红丽说,执法人员每个月会快速抽样检测3次,每半年会集中检测一次。目前的永丰村,已建成7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上千亩水稻田应用绿色防控

“化肥用量大大减少,水稻亩产还提升到1300多斤”

步入田间,永丰村种植大户王元威轻拨秧苗,仔细查看病虫害情况。“这段日子,正是防治螟虫的关键节点。”王元威一边说着,一边展示自己杀灭螟虫的窍门,“喏,那叫迷向散发器。”

顺着王元威手指的方向,田埂上铁杆矗立,悬挂了不少迷向散发器和太阳能捕虫灯。“这些设备能吸引螟虫,然后扑杀。”王元威说,这是东坡区农业农村局推广设置的绿色防控设备。

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永丰村有高标准农田4400多亩,其中还有1500亩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这几年,绿色防控技术在上千亩水稻田中广泛应用。

“近3年,我们在永丰村布设太阳能捕虫灯等设备,以新技术替代农药使用。”邓松介绍。此外,当地还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农药,实现农药减量化使用。

这阵子,王元威家采买了不少有机肥堆放在仓库。“这几年,我们推广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王元威说,为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当地针对主要农作物开展田间施肥试验,制作施肥建议卡,发给各家各户。

这几年,秸秆还田也更多应用到田间管理。邓松介绍,当地推广使用旋耕机将秸秆粉碎、深埋,成了滋养农作物生长的有机质。

前阵子插秧前,王元威把川芎残留的枝茎粉碎、还田,“有机肥加上秸秆还田,不仅化肥用量大大减少,水稻亩产还提升到1300多斤。”

水稻新品种新技术在中试基地试验的成果,有不少已应用到农户的田里。今年,王元威就种了不少抗稻瘟病的新品种。村里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专家团队联合探索的稻鱼、稻鸭共生等绿色生态种养模式也在田间逐步推广。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