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本网独家>

携手联合国加速行动 推进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

2025-05-28 09:03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孙新 杨霄霄 金玲)2025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恰逢《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30年前,中国见证了全球妇女争取平等的坚定决心;全球妇女峰会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再次召开,续写新时代妇女发展的合作篇章。

image.png

图为湖南省凤凰县竹山民居

5月22日至23日,“科技赋能乡村发展:2025乡村振兴她力量对话会”在湖南凤凰举办,携手多家联合国机构为探讨技术进步如何为农村妇女提供新的发展机会,聚焦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对女性经济赋能、社会参与和权力提升的影响。此次对话不仅是对《北京宣言》的有力呼应,更是加速推动实现全球性别平等事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同努力。

携手共促乡村振兴“她力量”

image.png

图为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凤凰县支持的湖南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民瑞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女性社员们在红心猕猴桃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劳作。合作社引进改良了红心猕猴桃等多个水果品种,研发立体栽培技术,应用智能设备降低了劳动强度,用科技农业赋能农村社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活动期间,嘉宾们走访了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凤凰县支持的多个女性主导型合作社。这些合作社从多方面助力农村女性发展:不仅积极推动女性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地位,为“留守妇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还通过引入科技手段,有效减轻了她们的体力劳动负担。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驻华代表兼南南与三方合作亚太区域中⼼主任倪华在参观凤凰县民瑞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后表示:“该合作社使女性在内的乡村更大群体受益。这对当前中国的乡村振兴事业非常重要,因为女性是乡村常住人口的主力军。农发基金非常高兴支持了民瑞合作社以及女性主导的更多项目。我希望这里聚焦女性的经验能得到推广。”

民瑞合作社只是中国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湖南合作成果的缩影。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湖南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总投资达1.73亿美元,预计直接惠及10个县的32.8万人,其中一半为女性,30%为青年,30%为少数民族。据了解,1999年至今,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在湖南省累计实施四个项目,总投资超过5.1亿美元。

image.png

图为参会嘉宾考察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支持的蓝印种植专业合作社(湘西蜡的世界),现场体验蜡染、扎染制作过程。2023 年10 月,在国际农业发展基金59.8 万元支持下,合作社完善了板蓝根育苗、加工、电商等产业链, 并推广“公司+ 农发基金+ 合作社+ 农户”模式,以订单种植保障农户收益(收购价0.8 元/ 斤, 亩均收入5000元)。一共受益350 人, 其中妇女76 人。

湖南省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陈克云表示,湖南通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创新实施251个以妇女赋权为核心指标的商业计划,使妇女经济参与度、决策权与收入水平同步提升。他特别指出,科技赋能与性别平等理念已深度融入湖南农业国际合作实践,未来将联动全球经验为妇女发展注入可持续动能。

中国经验启发多边合作

此次对话会的实地考察与实践交流让与会代表更直观地感受到科技如何深刻改变农村女性的生活方式与发展路径。

image.png

图为与会嘉宾考察“数字木兰民宿管家培训计划”,与民宿管家代表、项目主要负责人座谈交流。

马达加斯加公使衔参赞努梅扎纳阿里·让·维克多·桑巴尼艾伊纳曾于2020年参观过十八洞村,他认为这次参观的湖南村庄在促进文旅方面也非常出色。他非常羡慕中国女性能够得到数字素养培训并与男性一样能得到升迁,马达加斯加完全没有这样的课程。他表示:“我们国家仍然有很多女性是文盲,我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学习中国在乡村振兴和妇女赋能方面的经验。” 

image.png

图为与会嘉宾考察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支持的廖家桥镇天下凤凰茶叶,现场体验手工制茶。2023 年10 月,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投资99.83 万元, 帮助完善茶叶种植、加工、灌溉及电商营销体系。

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兼项目官员森杩柯表示,此次凤凰之行让他深受鼓舞。当地将非遗文化、数字技术与妇女赋能相结合不仅有机融合了传统与创新,也真实呈现了妇女如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这是一场充满启发的学习之旅,这里的经验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链接全球,讲好“她故事”

中国的实践案例让人振奋,放眼全球,在联合国支持下,多个发展中国家也在探索基于本土路径的数字赋能与妇女发展结合的可能性。这些经验的交汇,为多边合作与全球性别平等事业提供了宝贵参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伊斯坦布尔区域中心顾问柯尼柳·伊特迪介绍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欧洲和中亚代表处共同打造的“STEM4All”数字平台,这一数字平台致力于在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推动女性和女孩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全面参与,通过链接政府、私营部门、学界和民间组织,共享知识、倡导性别平等、打破刻板偏见。通过线上分享、定期培训等方式相互激励,鼓励更多女性成为政策倡导者,推动实现性别平等。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性别技术官妮希塔·瓦希什塔指出,在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已成为获取教育、就业和社会联系的必要条件。而农村地区的女性面临着“性别、地域、技术”三重鸿沟,获取数字技术的机会更为有限。她分享了国际农发基金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推动的“农村妇女赋能计划”——该项目为当地女性打造了专属的电子商务门户,已有超过20万名女性农民和创业者通过平台直接销售农产品,显著拓展了她们的市场渠道与经济自主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巴基斯坦办公室性别专家纳蒂亚·阿里从政策角度分享了乡村妇女赋权的区域经验,强调政策环境对于支持农村女性长期发展的重要性。面对结构性不平等对女性在数字化与气候系统中获取机会和发挥能动性所带来的限制,联合国致力于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推动政府制定保障女性数字权利的国家框架,推动更加具有包容性的制度变革。开发计划署强调,需加大对性别平等领域创新的投入,数字与绿色转型的未来,需要“一个也不掉队”,不应只追求“包容”,更要追求“共创”。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让女性成为系统变革的塑造者。

携手前进,共绘“她图景”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在发言中指出,全球农村妇女仍面临系统性的发展障碍,亟需粮农组织、各国政府、学术机构等力量形成合力,弥补现有差距。技术固然重要,但只有与政策制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触及问题根源并推动实质性改变。卡洛斯表示:“值此《北京宣言》通过30周年之际,2026年也将迎来‘国际女农民年’的重要时刻,让我们重申:将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置于农业转型的核心位置,共同实现‘四个更好’的愿景——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党委专职副书记郑文华表示,中国当前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愿与联合国继续深化合作,通过知识共享伙伴关系,让中国及世界妇女奋进和发展的故事传播得更远。

从凤凰出发,乡村女性的力量正跨越国界,成为推动联合国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不可忽视的动力。中国以其独特的乡村振兴经验与技术赋能路径,正在为全球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注入智慧与信心,携手联合国加速行动,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


【责任编辑:孙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