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乡村振兴在行动|5G助力“中国生鱼之乡”书写乡村致富经

2025-05-20 09:23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网广州5月16日电(李庆招)在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星罗棋布的鱼塘勾勒出一幅特色农业的美丽画卷。这个被誉为“中国生鱼之乡”的乡镇,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近年来,三角镇通过建设省级现代生鱼产业园,打造了从种苗繁育到商品鱼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生鱼产业已形成年产值超17亿元的全产业链规模,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这场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广东移动以其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携手三角镇共同启动了渔业养殖的“数智”引擎,建设三角镇生鱼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国三角生鱼之乡”注入新的活力。

渔场有智慧 传统渔民变身“智慧渔夫”

谈起生鱼养殖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养殖户黄锦来感慨万千。2018年,黄锦来投身黑鱼养殖行业,从最基础的100多亩土塘养殖起步。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他大胆革新养殖模式,将生产规模优化为40亩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养鱼”的转变。

“传统的养鱼靠天吃饭,受天气影响大,而且人的精力有限,要想实现规模化养殖,难度很大。”黄锦来说,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从2019年开始尝试工厂化养殖,探索数字化、智慧化的养殖模式。

为此,黄锦来联合广东移动和设备供应商为养殖场内引入了智慧养殖系统,通过安装各类传感器,实现了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精准管理。该系统借助5G技术和物联网功能,将采集到的水质、投喂等关键数据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为养殖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支持。

“畅通的网络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让养殖企业可以随时掌握车间动态。”如今,黄锦来数字化渔业车间走上了正轨。养殖场内,一排排陆基圆形鱼池整齐排列,不时有生鱼跃出水面,24小时昼夜不息的尾水处理装置匀速旋转,远程操控的自动投料机精准作业,实时监测的增氧机静默运行。

鱼塘边上,插入了5G物联网卡的智能投饲机模块成为养殖户贴心的“喂鱼管家”。养殖户只需打开手机小程序,轻点手机端或中控电脑,就能轻松控制投料量和投料时间,随时掌握饲料库存动态。

产业添动能 数字科技激活“生鱼经济”

近年来,中山市三角镇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坚持“抓住一条鱼,把生鱼做成熟鱼”的发展思路,推进智慧渔业建设,通过建设生鱼产业园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运用5G网络技术、大数据等,打造了一个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推广于一体的智慧渔业生态系统,推动传统渔业向智慧渔业转型升级。

在三角镇生鱼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大屏上,智慧养殖、营销分析、尾水监控等生鱼产业的数字化资源一目了然。该平台通过接入养殖生产设备、水质监测设备、断电报警、视频监控等,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可查和工作成果的全面可视。

广东移动中山分公司渔业平台项目相关负责人罗嘉毅介绍,广东移动为中山渔业养殖制定了一套数字化技术方案,包括与当地养殖户及技术人员合力打造了省级产业园的智慧化管理平台,针对养殖户提供个性化智慧养殖方案;此外,还对渔业尾水处理进行了全程监控,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以前的养殖主要依靠人工作业,渔民需要凭经验养鱼。智慧养殖引入后,通过手机 APP 端,渔民可以实时查看鱼塘的投喂情况和增氧机系统。一旦出现特殊情况,渔民能够通过手机远程干预和处理,从而节省人力投入。”罗嘉毅说。

目前,三角镇生鱼产业园信息化服务平台、5G智慧渔业等应用已在多家企业广泛推广,进一步推动三角生鱼养殖质量与规模实现新的增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三角镇生鱼产业的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超过17亿元,“生鱼经济”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在“中国生鱼之乡”,5G数智化技术正引领着产业变革,用科技之笔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参与 阎如馨)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