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小村新事:天津“农业潮牌”养成记

2025-05-20 09:2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天津5月16日电 初夏时节,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沙沃村的菜园里,翠绿的番茄挂在藤蔓上,一片生机勃勃。老谢站在菜园旁,脸上洋溢着喜悦。

“上一茬收了萝卜,最近又续上番茄,今年又是个丰收年。”老谢名叫谢顺国,今年51岁,对萝卜有着深厚的感情。“沙窝萝卜,那是咱天津的宝贝,种了一辈子,越种越有味。”

在辛口镇附近,沙窝萝卜种植历史悠久。这里土壤上沙下粘,种出来的萝卜脆甜可口,有着“赛鸭梨”的美誉。家家户户都种上几亩萝卜,既会种、又会卖,慢慢都成了“老把式”,但种萝卜挣的钱却一直不多。

2024年,西青区成立工作专班,探索“政府+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建基地、选良种、立品牌,就是要摘掉‘大产业小产值’的帽子,让农民收益‘翻一番’。”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王志林说。

去年八月,秋种萝卜开始前,一场沙窝萝卜种植技术培训会如期举行。辛口镇各村农业负责人、授权的50家沙窝萝卜经销商户以及大沙沃村200亩核心区示范种植基地的农户们把现场坐得满满当当。

一散会,老谢和几个“老把式”就把天津市农科院蔬菜所的专家王立宾围住了。

“我们这些年种萝卜讲究的就是有机、绿色、不用农药,现在地里也没虫害,为了预防我们就喷药,能行吗?”

“等到了有虫害再大剂量用农药就晚了,就要提前干预,科学用好生物制剂。”

“提前干预,用好生物制剂,萝卜就能长得好?”老谢半信半疑,“这帮专家,能行?”但他还是决定按照专家说的试一试。

从棚室结构选择、土壤肥料,到栽培技术、水肥调控、病虫害防治,老谢通过新的种植方式,不到四个月,成熟的萝卜硕大紧实、皮薄心甜。沙窝萝卜上架多个线上线下超市,2024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108%。

沙窝萝卜,火了!

沙窝萝卜的走红,是天津一系列“农业潮牌”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天津特色农产品与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从2020年起,天津启动“津农精品”认定工作,并实行动态管理,以沙窝萝卜、小站稻、岳龙红甘薯为代表的“津农精品”初步探索出适宜发展路径,逐渐树起农业品牌发展标杆。据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统计,目前225个“津农精品”销售额连续两年突破100亿元,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溢价率达到15%。

辛口镇还推出了包括“沙窝”字型标和防伪码在内的沙窝萝卜“五标一码”,解决了消费者“能否买到正宗沙窝萝卜”的难题。老谢家里的10亩地,去年产了8万斤萝卜,过完年一算账,竟然赚了20多万元。老谢脑袋一拍,咧嘴一笑:“这帮专家,还真行!”

作为供应链龙头企业,天津市小沙窝村谷力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总经理郝立红带领下,正在特色农产品发展之路上深耕。合作社的农产品,从包装设计、品牌保护、渠道拓展、签订订单等方面进行创新尝试。

最近,郝立红和技术人员又试种成功新品种的“春播萝卜”,为市场全年供应做准备的冷库也在筹备中。“心里有了底,未来还要实现统种、统栽、统存、统销。”郝立红说。

有品牌,有希望。故乡在,未来长。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