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山东青岛市:农村娃有了好去处

2025-05-16 09:20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连日来,作为享誉全国的西红柿种植重镇,青岛市崔家集镇的农户们不仅要拾掇地里的庄稼,还要照看大棚里的西红柿,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得亏有朱园长帮俺们看孩子,不然真不知道怎么办。”果园种植户马焕伟口中帮忙看娃的“朱园长”,是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康贝托育中心负责人朱秀芹。托育中心全年无休、弹性接送的乳儿班,则帮助老乡们解决了劳作忙、缺人手时“谁来带娃”这一老大难问题。

“农村的经济条件、精神文化、居住环境等方面提升很大,但托育服务供给依然严重不足。近年来,学校集合资源大力扶持农村托育机构、培育乡村托育人才,多路径助力农村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贾勇的一席话,道出了崔家集镇“谁来带娃”的暖心方案。

大学生进村“看娃”

“每年都有大学生来帮着带娃,可专业哩!”崔家集镇上的老乡们知道,最近几年,常有一批批大学生到村里的托育中心,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忙“带娃”。

“这些学生有的画画特别厉害,你看我们园区的墙面都是他们画的;有的动手能力强,破烂堆里的稻草、废弃轮胎在她们手里都能变废为宝;还有会儿童剧的、会皮影戏的、会小儿推拿的……都可厉害了。”说起这些大学生,朱秀芹称赞不绝。

大学生怎么会跑到村里去?这是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农村托育事业的一项尝试。贾勇介绍:“为了帮助农村托育机构解决人才不足问题,我们从2021年开始与康贝等机构合作,一方面对他们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实训和志愿服务输送学生团队,帮助托育中心从事环境创设、课程设计等工作。”

吴晗是下乡带娃的“熟练工”,2023年开始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托育专业。她告诉记者,每年去托育中心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同学们心中的一份责任。“我们参加实训的同学一般会分成两拨,一拨去帮忙做环境创设,一拨去授课和照顾孩子们,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有趣的课程。”吴晗告诉记者,在农村的实习实训不仅为当地的托育事业添柴助力,对自己的职业成长也是一种锻炼。

经过多年探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正逐渐走出一条校企合作助力农村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除了每年定期的实习实训,我们还持续推进‘同在蓝天下,爱心手拉手’关爱困境儿童志愿帮扶活动、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宣传月专题活动等,为解决托育中心在师资培训、环境创设、课程建设等难点和痛点问题提供支持与帮助。”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周绮介绍。

搭平台整合托育资源

聊起农村婴幼儿托育的现状,朱秀芹仍满是焦虑:“本来村里年轻人就在外面上班,地里的活全靠老人,一到春耕秋忙的时候饭都吃不上口热乎的,怎么带孩子?很多时候就放在地头上。”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托育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且质量不高,需要集合社会各界资源给予支持。”贾勇介绍,“2022年,在青岛市卫健委的支持下,由我们学校牵头成立了青岛市托育服务产教联盟,通过加强学校、教育管理机构、托育机构、医疗机构等多种方式的合作,促进资源集成和共享,有效推进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

“在托育服务产教联盟这个平台上,跟着不少有丰富经验的同行取到了‘真经’。”再过不久,朱秀芹的新托育园就要建成了,她告诉记者,眼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的师生团队已经进入新园区帮助她做环创工作,“联盟”里也有不少爱心企业为她出谋划策。

此外,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也一直在各乡镇进行农村婴幼儿托育工作的探索。“在崔家集镇,我们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托育机构助力当地托育事业;在泊里镇,我们通过校地合作共建社区学院,以党建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寒假、暑假的公益冬令营,为社区带去专业的教育资源。”贾勇说。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