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综艺种草 文旅生花:荧屏热助推地方文旅

2025-05-15 09: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综艺《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中,嘉宾体验簪花。网络图片

近年来,综艺节目与地方文旅的联动日益紧密。不少节目将镜头对准山河风物与百姓生活,通过展示地方风貌与文化特色,吸引观众“跟着综艺去旅行”。《全员加速中·对战季》在山东济南明水古城录制期间,“明水古城你是真的火了”话题登上微博同城榜前三,节目播出后,当地游客量迅速攀升;《现在就出发·第二季》从新疆昭苏湿地公园出发,一行人观看天马浴河,途经巴勒克苏草原,深度体验牧民的一天,引发观众沿节目路线“旅行打卡”;《快乐的大人》《奔跑吧·茶马古道篇》《快乐再出发·山海季》巧妙融入非遗元素,从顺德鱼灯、胶州秧歌到甲马版画,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从旅行打卡、美食寻味,到非遗体验、城市故事,综艺节目正成为带动地方文旅的新路径,让观众在追节目的同时,也打开了探索美丽中国的窗口。

综艺视角展现地方风物

一档出圈的综艺节目,既是观众舒缓压力、汲取快乐的源泉,也是助力地方文旅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的推手。从雪山草原到夜市烟火,从自然秘境到地方美味,节目用镜头记录的地方风物,正在转化为真实的游客流量与消费热潮。

热播综艺《现在就出发·第二季》首期节目走进新疆昭苏,嘉宾们在玉湖看云卷云舒,在湿地公园赏天马浴河奔腾而来,也在当地品尝了烤包子等地道新疆美食。节目播出后,“天马浴河”等多个话题登上热搜,不少观众在社交平台晒出“同款行程”,热度持续攀升。节目总制片人夏骄阳说:“在各地的拍摄中,我们发现中国有那么美的草原、雪山、沙漠、海岛,特别希望向年轻人呈现大美中国。”节目承制方表示,第二季节目不仅努力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向往的、可复制的旅行新方式、新内容,也致力于用流行文化的活力带动文旅发展,赋予山河旷野新的活力。正是这种轻松、真实的氛围设计,让“嘉宾快乐,我也快乐”成为不少观众共同的反馈,《现在就出发·第二季》也收获了高热度与好口碑。

如今,在“综艺即种草”的趋势下,综艺拍摄目的地的选择也逐渐从热门景点延展至更具个性的“宝藏地”。《盲盒旅行局》以“盲盒旅行”概念打卡泉州、潮州、哈尔滨等地,呈现原生态风貌与地方小吃,引发不少观众跟随节目路线出行。《是好朋友的周末》则在北京延庆的海坨山谷露营,带火“京郊周末游”。《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以“走进地方、发现人文”为宗旨,首季来到延吉、三亚、宜宾、锡林郭勒盟等地,用实景拍摄串联起地方景观与生活风貌,深受观众喜爱。

美景之外,美食也成为综艺吸引游客的“法宝”。从《舌尖上的乡村》《一馔千年》探寻地方饮食文化,再到《极限挑战》《你好种地少年·第二季》展示新疆烤肉、奶酪、丸子汤等地道食物,节目以“食”为媒,让观众“看得馋、吃得动、走得快”,构建起旅行意愿的“第一落点”。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仅优酷平台综艺节目就带动全国20余个城市相关热搜话题超过1.8万个,综艺成为地方文化输出与旅游传播的重要载体。

综艺带火的不仅是目的地,还有各地独特的气质与生活方式。从自然景色的铺陈到市井烟火的呈现,从口感记忆到视觉冲击,节目让观众在轻松娱乐中种下了“说走就走”的旅行种子。

综艺引路触摸文化温度

当综艺节目将镜头由“风景”转向“人文”,地方文化的多元底色愈加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从视觉感官的满足,到文化记忆的激发,越来越多综艺节目尝试以旅行为载体,深入挖掘一种技艺、一座城、一段历史背后的人文精神,推动地方文化“被看见、被理解、被喜爱”。

《奔跑吧·茶马古道篇》正是这一趋势的代表节目。节目组沿着普洱、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一路“慢行”,深入这条千年茶马古道,打造出综艺与文化交融的鲜活样本。在普洱,嘉宾们亲手体验普洱茶制作工艺,感受多道工序中的匠心;在丽江,他们走进古老的东巴文化,感受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智慧。这些体验不仅唤起观众对云南本土文化的兴趣,也让原本静态展示的技艺,在节目中以“亲历者”的视角转化为生动可感的故事。

其他综艺节目同样在积极探索,采用类似的方式展现地方文化。《花儿绽放》借助36位乡村女性的视角,串联起客家围屋、乡村集市等生活化场景,呈现出女性之美、文化之美与乡村全面振兴交织的时代图景。《奔跑吧·第八季》通过“戏中戏”结构,带领嘉宾沉浸式体验广西木偶戏,并与游戏中的寻找“卧底”情节相呼应,有趣的节目设置让这门传承上千年的表演艺术鲜活起来。

《快乐的大人》将广东顺德鱼灯的制作过程融入节目情节中,既展示了传统工艺的仪式感,又借助嘉宾互动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哈哈哈哈哈》以哈萨克族黑走马舞、鹰舞、熊舞等非遗舞蹈为依托,通过集体表演展现草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老有意思旅行社》聚焦银发群体,通过安排嘉宾体验蟳埔女簪花、开元寺打卡等活动,生动展现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节目不再满足于“点到为止”的文化展示,而是通过沉浸体验、互动表演、情节叙事的三重维度,让民族技艺与情感认同在娱乐语境中打动观众。从东巴文字的古老智慧,到胶州秧歌的步伐;从木偶戏中人与偶的默契配合,到客家围屋中家与族的凝聚方式,传统文化在一次次生动展现中,与观众形成了新的认知与价值共鸣。

“通过人物和故事与当地文化、生活方式产生联结,可以满足观众对未知目的地的向往和探索欲。”业内人士表示。综艺以镜头为媒,触摸文化的温度,使那些散落于各地、沉淀于岁月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技艺,在影像表达中焕发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在茶余饭后,透过一档综艺,走近一段文化,爱上一座城市。

“综艺+文旅”深度融合

如今,越来越多综艺节目走进地方,不局限于展示自然风光与特色美食,而是深挖地域文化内涵。这类节目早已突破单纯娱乐属性,成为推动地方文旅发展、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一股力量。它们不仅能让一座城市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还赋予其独特的魅力,激发人们对城市的向往与想象。

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冷凇所说:“这些节目以地区为载体展现不同的生活方式,拓展了观众对城市的美好想象,为地方的文旅产业打开了一扇令人感兴趣的窗。”从《非遗里的中国》带动福建莆田游客增长超四倍,到《种地吧》引发杭州西湖区三墩镇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的新项目,越来越多城市借助综艺传播优势,成功进入大众视野,还挖掘出契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文旅发展路径。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典林认为:“相比其他类型综艺节目高强度的竞技环节和人物冲突,文旅类综艺节目擅长通过对自然景观、特色文化、风土人情的发掘,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云游体验和更深层的情感满足。”综艺节目赋能文旅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是因为它们借助节目形式触达观众感官,再通过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与真实的文化情境激发观众的情感共振,最终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文旅消费行为,形成了“情感共鸣—消费行动”的有效传播链条。

未来,综艺与文旅的协同不仅将成为节目创新的重要方向,也将在区域品牌打造、城市形象传播、非遗活化利用等多个层面释放更大价值。从“跟着综艺去旅行”,到“因为综艺爱上一座城”,综艺正不断拉近观众与地方的情感距离。越来越多地方借助综艺节目,实现了文化传播、形象认知与情感共鸣的多重突破。(吴伟琦)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