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一场“牛踏薯田”引发的风波

2025-05-15 09:14

来源: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五月的广东恩平,蝉鸣初起,空气里带着潮湿的暑气。何叔蹲在马铃薯田埂上拨弄着叶片,土垄下圆滚滚的薯块顶开泥土,再过半个月就能采挖上市。

谁能想到,这片承载着全家生计的田里,不久前还留着凌乱的牛蹄印,两个平日里笑着打招呼的邻居因一场“牛踏薯田”引发的风波翻了脸。

旧怨未结又添新恨

“我的牛也就吃了你几个土豆,让我赔这么多钱,你家土豆是金子做的吗?”

“那是几个土豆的事儿吗?都要收成了,你家牛多次进入我的地里,把马铃薯根都踩坏了!”

4月29日,广东省恩平市人民法院的调解室里,黄牛养殖户老梁黝黑的手掌拍在桌上,震得茶杯晃了起来;土豆种植户何叔攥紧着田埂带回来的断薯藤,藤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这场针尖对麦芒的争吵,还要从去年年底说起。

何叔在恩平市恩城街道承包了多亩地种植马铃薯,今年2月初,他发现田边围栏被撞开缺口,一群黄牛正低头啃食着薯苗,刚出苗的嫩茎被踩得稀烂。

何叔火冒三丈,第一时间找到了这群“不速之客”的主人老梁。

原来,2024年11月,老梁的牛群就曾“光顾”过何叔的马铃薯田。那时薯种刚埋进土,就被牛蹄翻出啃食,导致何叔损失了一批薯苗,两人闹到了村委会。没想到第一次的赔偿还没谈妥,薯苗又被糟蹋了。

第二次的“入侵”无疑成了导火索:即将收成的马铃薯田被踩出多条深沟,部分薯块裸露在外被晒得皱缩。何叔算了笔账:补种费用、减产损失加上延迟上市的市场差价,合计7万元。“这次必须给个说法!”他一纸诉状将老梁告上法庭。

各方合力破困局

案子到了法官莫妙丹的手里。了解案情后,她发现这起纠纷的棘手程度远超想象。

“两次事发间隔三个多月,而马铃薯的生长是有周期的,第一次发生踩踏后没能及时明确牛群损毁田地的范围及损失,随着马铃薯的继续生长,第二次的范围就更难界定。”莫妙丹知道,目前双方剑拔弩张,若问题一直搁置,马铃薯错过上市,不仅会增加原告损失,还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莫妙丹考虑到,既然双方当事人住在同一个村,而且多部门都相继参与过调解,何不先将该纠纷移送至恩平市综治中心开展联合调解?

5月初,在恩平市委政法委统筹协调下,恩平法院依托市综治中心,牵头属地村委、恩城街道、公安、信访等部门组成调解团队,首先请来了村里的“种植能手”王大爷实地勘验。

王大爷蹲在田里扒开泥土:“看这根系断裂的茬口,新伤旧伤叠在一起,第一次踩踏影响苗期生长,第二次直接伤了膨大块茎,减产少说30%。”

专业评估让老梁哑了火,但他仍嘀咕着:“赔7万太多,这是漫天要价!”

为防止矛盾激化,调解专班决定先以“背靠背”调解破局——

一方面,由莫妙丹向何叔释法说理:“马铃薯采收期就这半个月,拖下去损失只会更大。咱们要价得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也给乡亲留个转圜的余地。”

另一方面,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给老梁算起“信誉账”:“村里都看着呢,你家牛多次闯祸,以后谁还敢把地挨着你家牛棚?”

“莫法官,看在您的面子上,我也不跟他多计较了,就按你们的意见,赔偿1.5万元加诉讼费!”何叔终于松了口,同意大幅降低赔偿金额。

另一边,老梁也同意了赔偿金额。

当事人握手言和

眼看双方有所松动,调解团队立刻推进“面对面”调解,确定最终的和解方案。

谁知这时老梁却突然反悔:“这个调解书我先不签了,我想了想,还是按程序判吧。”

“判就判,谁怕谁啊?”何叔拍案而起,调解室里火药味骤起。

“都别吵了,先听我说。”莫妙丹赶忙劝解,“按程序,我们要委托第三方机构测算损失,光鉴定至少都要两三个月,而且费用不低,到时可能远不止1.5万元。赶上雨季,剩下的薯块烂在地里,损失谁承担?”

一席话让两人低下了头。

“不如这样,老梁今天先赔1.5万元,马上签协议,并承诺加强牛群管理,再闯祸加倍赔偿。”莫妙丹提出调解方案。

老梁思索片刻,突然站起来:“行,我以后增加放牧人手,保证妥善管理自家牛群,不再发生这样的事。”

何叔愣了愣:“其实我也不想闹这么僵,大家都是乡里乡亲……”

5月6日下午,老梁当即赔付现金1.5万元,并支付了案件受理费。在协议书上签完字后,何叔主动伸出了手。粗糙的掌心相握时,两人都笑了笑——上一次这样的触碰,还是在三个月前的马铃薯田里,那时他们正为牛蹄印互相拉扯,争得面红耳赤。

如今,何叔的马铃薯已装车运往市场,老梁的牛群在划定的草场上悠闲踱步。田埂边,曾经剑拔弩张的邻居偶尔相遇,会点点头聊上两句天气——这场“牛踏薯田”引发的风波,最终化作了乡村治理画卷中一抹温暖的底色。

来源:人民法院报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