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老人护理 “一床难求”咋解(民生探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失智老人护理 “一床难求”咋解(民生探针)

2025-03-28 09: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照护床位非常紧俏

“目前轮候平台上还有1000多人在排队,其中将近一半是失智老人,我们院镇龙院区和上水院区的中度失智老人照护床位都住满了。”广东广州市老人院副院长朱国栋说,“家属常问我们,这个月老人能不能住进来?”

“我们卫生院的医养结合中心收治了24位老人,目前已全部住满,其中失能失智老人占一半以上,还有不少人在排队申请。”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卫生院院长谢维说。

失智老人是指不同程度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语言表达困难、判断力下降、情绪波动等。随着年龄增长,认知症患病率明显增加。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牵头编撰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显示,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超过1600万。

目前在我国养老机构中,失智老人床位供应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广州市今年年底前计划建成4000张认知症照护床位,去年底已完成建设3081张,现在缺口在900多张。重庆多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也表示,院内针对失智老人的照护床位“非常紧张”“老人排队等候时间较长”。

失智老人护理为何会“一床难求”?如何让失智老人尽快获得一张专业、普惠的照护床位?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缺乏标准、机构成本高、照护难度大

在实地采访中记者发现,失智老人护理“一床难求”,主要与缺乏照护标准、养老机构建设运营成本较高、失智老人照护难度较大等因素有关。

先看照护标准。

“认知症老人照护是养老服务中的重点和难点。与普通老人照护相比,认知症老人照护更加复杂、要求更高,我国目前在认知症老人照护方面缺乏相关的标准和指引,不少养老机构只能按照自己的理念开展照护服务,这影响了一些机构参与认知症老人照护服务的积极性。”朱国栋说。

在广州市老人院上水院区慈慧楼,记者看到,失智老人在社工或者护理员照护下吃早餐。之后,护理员陪伴老人们做益智游戏和小手工,行动不便的老人则坐在轮椅上,在一旁跟做手操、肩部操。

“接下来院里会安排社交活动,比如体感游戏或者怀旧聊天,如果老人有医疗需求,就做康复和理疗,下午一般安排讲故事等舒缓的文娱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非药物疗法,尽可能保持老人大脑的认知功能。”朱国栋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记忆力、理解能力下降,养老机构需要通过认知训练、感官疗法、运动疗法等帮助老人训练,减轻他们的认知功能退化。对于能自主行动的失智老人,养老机构要通过颜色区分来引导他们识别生活空间,同时加强机构管理,防止走失等意外发生。

“从设施设备到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失智老人照护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内容和流程,需要更好实现标准化、科学化,让机构有章可循,进入这个领域的门槛也就会降低。”朱国栋说。

再看养老机构成本。

“我们是公建民营养老院,设有专门的认知症照护专区,以及供认知症患者疗养的花园,总体建设成本比较高。据我们了解,广州市养老机构一张认知症照护床位的建设成本在15万元到20万元之间。”广州市天河区老人院院长石晶说。

除了建设成本较高,认知症照护床位运营成本也不低。石晶介绍,失智老人的餐费和营养费比普通老人更高,院方花在老人康复训练、聘请护理人员上的钱也更多,“装修适合失智老人生活的空间,引入帮助他们康复训练的设备都需要费用。认知症老人往往有周边症状,比如夜间游走、生活作息昼夜颠倒等,因此我们机构夜间也需要投入更多护理人员进行照护,人力成本更高。”

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民企运营,该机构负责人王燕梅说,照护失智老人需要更高的护工配比。“以我们机构为例,普通老人护工配比为1:10,即1名护工照顾10名老人,失智老人护工配比则为1:3,1名护工只能照顾3名老人,这带来了更高的人力成本投入。”

“失智老人的照护难度大、成本高,一些条件不足的中小养老机构只能将普通老人与失智老人混住,这会带来一系列管理问题,普通老人的家属也大多反对,所以部分机构不愿意接收失智老人入院。”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王立军说。

一名重庆养老机构的从业者表示,在是否接收失智老人入院的问题上,该机构面临一定的困境,如果接受失智老人入院,机构就需要建设认知症照护专区,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相应地也要向家属收取更高的费用,否则无法保证服务质量。如果降低费用,就只能亏损运营或是降低服务标准,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三看照护难度。

失智老人照护难度较大,也让一些养老机构望而却步。

从护理专业毕业后,杨杰在蔡家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了5年,“我的同学毕业后还是更倾向于去医院工作。照顾老人很辛苦,有的老人性格就像小孩一样,又比小孩力气大,有的失智老人控制不住自己,你给他喂饭,他会突然吐出来,年轻人不太愿意干这个活。”

重庆市重能春常在后峰湖康养中心开辟了专门的楼层照护失智老人,护工唐阿姨说:“有的失智老人有狂躁行为,半夜三更都要往外面跑,照顾他们太操心了。相比照顾3名失智老人,我更愿意照顾10名普通老人,工作还更轻松些。”

“有的失智老人身体不舒服,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表达出来,护理人员必须对老人的一举一动非常熟悉,才能明白老人行为背后的意义,这给照护又增加了难度。”杨杰说。

照护失智老人,护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朱国栋说,失智老人需要的是多学科团队的专业照护服务,包括医生、护理人员、康复师、营养师等,一般机构不具备这个条件。

“照护失智老人对于护工的护理水平要求比较高,也要求护理人员更有耐心和责任心,我们经常要给照护人员做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但人员流失还是比较严重。”石晶坦言。

加大长护险支持 完善居家照护服务

近年来,各地方各相关部门都在持续关注认知症老人的照护难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出台《养老机构  认知障碍友好环境设置导则》,提出了居住、卫浴、交通、餐饮和活动等空间的设置指导。同时,正在积极推进制定《养老机构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指南》等国家标准,明确对养老机构认知症老人照顾的设施设备要求、人员要求、服务内容及要求等,目前该标准已完成起草工作。

多地出台政策帮助养老机构解决资金问题。例如,广州对提供认知症照护等养老服务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场地优惠、税收优惠以及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大力支持认知症照护床位建设。

“建议加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向认知症老人倾斜力度。重庆重度失智老人目前能领到60元每天的长护险补贴,降低了失智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重庆市北碚区民政局副局长高兴仁说。

失智老人照护需要专业人才。长期关注认知症老人照护问题的广州市人大代表马粤君建议:“要尽快构建失智老人照护人员培训体系,为照护者开展相关培训,有条件的照护人员应接受相关职业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

在现有条件下,家属是失智老人护理的重要力量。马粤君说,有关方面要积极为家属提供支持和帮助,向他们宣传认知症相关知识,组织照护经验分享,排解他们的压力、提供“喘息”服务。

“要做好社区照护环境建设和家庭照护者培育,未来轻度失智老人可以在社区和家庭中享受居家照护服务,养老机构提供居家、社区和日托照护服务的专业支持。”王立军建议。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