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丨湖北崇阳:以多元路径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乡村振兴在行动丨湖北崇阳:以多元路径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2025-03-27 09:22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网武汉3月26日电(鲜于书晴) 地处幕阜山脉北麓的湖北省崇阳县,青山叠翠、碧水蜿蜒,素有“中国天然氧吧”美誉。近年来,崇阳县锚定建设全国美丽乡村典范县目标,立足山区资源禀赋,以生态治理筑基、特色产业赋能,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路径。

白芨铺就富民路

白芨是一种草本药材,其块茎入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效,是传统中药材中的“黄金配角”。这种一度深藏山野的药材,如今在崇阳县石城镇实现规模化种植、全链条开发,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石城镇白芨产业的兴起,源于当地鸡鸣峰群山的野生资源。早年间,村民靠采挖野生白芨贴补家用,因过度开发造成野生白芨资源濒临枯竭。2000年,方山村村民叶小乔成功将野生白芨移植至农田,攻破白芨“离山不活”的技术难题,并带动全村规模化种植。

如今,74岁的叶小乔通过无偿传授技术,带动30余户成立合作社。

“会技术的搞精品种植,没经验的也能采取‘懒人种法’,土地利用率提高了,家家都有赚钱门路。”石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能人带动下,白芨种植产业红利持续释放。方山村村民叶溶兵靠3亩白芨脱贫盖起新房,亩均收益达2万元;个体户陈兵流转200亩土地加入种植,带动20余户村民务工增收;全镇50余户种植大户中,300亩以上规模户超10家,形成“大户传技术、散户拓规模”的模式。

为做强品牌,石城镇整合政策资源,对种植户给予每亩1000元补贴,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建设数字化育苗基地、白芨展销中心和加工厂。截至目前,石城镇已开发白芨面膜、药膳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数字化育苗基地实现种苗年产能500万株,满足万亩种植需求。

从智能育苗、规范种植到电商销售,从面膜、药膳研发到万亩花海农旅观光,石城镇白芨已形成“种产销研游”全链条产业体系。这条产业链串起田间地头与千家万户,带领着村民走上致富路。

小自然绘就山水经济

走进崇阳县白霓镇油市村小自然度假村,竹林掩映间24栋全木别墅错落有致,300亩轮作农田泛着新绿,高堤河上木舟轻荡,构成了一幅秀美的田园景象。

“回乡创业就是要带着大家共同致富。”小自然投资人殷松甫说。

这位上世纪90年代南下创业的崇阳人,在工业领域深耕20年后,2018年毅然回乡跨界农旅产业,流转山林、水面、农田800余亩,建成集休闲木屋、农耕体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度假胜地。

漫步度假村,设计巧思处处可见:24栋木屋以二十四节气命名,依地势藏于竹林;300亩农田轮作水稻油菜,木栈道蜿蜒田间;高堤河保留原始风貌,仅添一叶扁舟作点睛之笔。“所有建设不动一树一石,我们要做自然的守护者。”殷松甫介绍说,项目特邀专业团队设计,将原生态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通过“文旅+农业”双链发展模式,小自然度假村通过打造特色木屋、观景台等旅游项目实现年收入超800万元,推出有机大米和菜籽油产品,年产量达10万斤,并创新农田认养服务让客户远程参与种植,收获时直接配送到家。

这种融合模式打通了乡村经济微循环,带动周边7家农家乐兴起,村民自产农副产品供不应求。度假村让出餐饮市场,免费接送游客至农家乐消费,形成“运营方搭台、全村人唱戏”的格局。据介绍,该项目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村集体收入提升35%。

古村蝶变振兴路

走进位于崇阳县白霓镇东南部的大市村,这里青山叠翠,碧水蜿蜒,两岸古树苍翠,渡槽如虹,勾勒出一幅“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生态画卷。

这座古村落曾一度陷入道路闭塞狭窄、产业空心、集体经济近乎“零收入”的困境。在大城市工作的程桔对家乡的状况看在眼里,2014年,她辞掉广州的工作,返乡担任村支书。

经过走访和综合研判,程桔以“基础设施筑基、产业造血、旅游赋能”三步战略破局。

村道硬化接入主干道、太阳能路灯点亮乡村、新建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拓宽加固河道堤防……在政策的支持和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大市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筑牢基础设施后,发展产业持续造血是关键。依托大市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程桔请教专家,决定引入小龙虾养殖、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以及发展油茶等特色农业,为村民村集体增收。

当时,村民汪理军家为贫困户。为帮助他种植油茶,程桔主动上门做工作。“听说我们可以帮助申请油茶苗时,他有些犹豫,担心后续资金跟不上。我们又协助申请小额帮扶信贷,才慢慢打消他的顾虑。第二年油茶苗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顺利通过了验收,汪理军特别开心。他承包组里的荒山种了100亩,而且还带动了周边的5户贫困户。”

程桔说,大市村集体经济很快实现“零”的突破,并于2016年成为咸宁市首批成功出列的贫困村之一。村民脱贫、产业振兴,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就近工作,部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到村里。

“大市村不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也相当不错。”程桔介绍说,大市村曾因出土国宝级文物——商代饕餮纹青铜鼓而闻名,村里的大市渡槽、古树、古民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生态筑基,产业破局,能人返乡,从药材产业链的“点石成金”,到山水经济和古村蝶变的“化绿为宝”,湖北崇阳正以多元路径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