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研讨会在珠海举行
“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及两会精神,服务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3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扶贫研究院主办的“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及两会精神,服务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两会精神,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的“珠海范式”,切实推进大湾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家永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副书记孔毅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党委副书记孔毅致辞指出,珠海校区要在推进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积极贡献北师大的智慧和力量。他表示,乡村振兴是近年来珠海校区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校区已制定《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联区镇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7年)》,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集中交汇点的战略支撑作用,已开展校地党建结对共建项目71项,在中山市三乡镇、金湾区三灶镇、斗门区井岸镇等地建立了“乡村振兴科研教学实践合作基地”。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俊飚作主旨演讲。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张俊飚教授对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全面解读,强调深化改革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性。他指出,文件的核心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内容涵盖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改善人居环境、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机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作主旨演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剑朝教授重点分析了乡村振兴的投融资机制创新,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并提出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他建议,应推动资金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政、银、农、保、担、平、生七方联动,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作主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教授重点解读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的内容。他建议,应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健全年检考评制度,推动政策完善,确保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的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涂勤点评总结。
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涂勤对三位教授的主旨发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技术创新是未来乡村振兴的关键;二是改革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需协同推进;三是应通过多渠道吸引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四是提高国家投资形成资源的使用效率。
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人大主席张龙作案例分享。
香洲区前山街道岱山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珍作案例分享。
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帅莹作案例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朱晓霞对案例进行了点评。
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人大主席张龙、香洲区前山街道岱山社区党委书记张晓珍、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帅莹,分别从农文旅融合发展、社区治理、校企合作等方面分享了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北京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朱晓霞对案例进行了点评。
南方日报社主任记者林郁鸿发言。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晓君发言。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姚红发言。
南方日报社主任记者林郁鸿、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晓君、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姚红等专家学者围绕大湾区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健康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曲玮强调广东乡村振兴要坚持务实与创新并举。
与会专家表示将持续关注大湾区乡村振兴事业,加强学术研究合作与实践探索,共同为大湾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