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用旅居解锁乡村振兴“快慢相生”之道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记者手记:用旅居解锁乡村振兴“快慢相生”之道

2025-03-25 09:24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昆明3月24日电 题:记者手记:用旅居解锁乡村振兴“快慢相生”之道

新华社记者吉哲鹏、王贤思

朝阳初升,晨雾轻抚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的“三曼”村——曼空岱、曼峦站、曼空迈。三个自然村如三颗明珠,静卧于橄榄坝的怀抱。

“来尝尝这甘甜的木瓜!”46岁的岩罕农站在自家的小卖部门口,热情地招呼着记者。他那因小儿麻痹而略显蹒跚的身影,在光影下显得格外坚韧。在这个开了近三十年的小卖部门口,摆满了村民们自己种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等待着过往游客的青睐。

“三曼”村距离景洪市约30公里,现有140户、679名村民。村子里历经沧桑的干栏式竹楼,在时光的涟漪中静默。2023年开始,这一切逐渐改变。当地政府携手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挖掘“三曼”村传统民居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依托中老铁路沿线的区位优势,他们精心规划和建设,把荒废池塘变成露天泳池,闲置仓库变成休闲茶亭,低产胶林变成科普公园,废弃水塔变成特色“村咖”,将“三曼”村打造成农文旅融合的综合体,一村一主题,各展风采。

图为在“三曼”村里,用废弃水塔改造的咖啡店(2024年1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吉哲鹏 摄

漫步“三曼”村,时间仿佛被赋予了双重韵律——一半是诗意栖居的静谧,一半是乡村振兴的快进。改造后的传统傣族干栏式建筑在保留古朴韵味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家居的便捷,推开窗,绿意盎然,远山如黛,仿佛穿越时空的长廊。

记者观察到,在乡村旅游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下,“三曼”村找到了破题关键——将传统傣族村落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从而实现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生活的转变,并积极探索利益共享机制。

曼空岱,民俗文化体验区,傣纸、傣陶的制作场所让人流连忘返;曼峦站,乡村公寓康养区,餐厅、乡村公寓、游泳池等新事物不断涌现;曼空迈,旅游综合服务区,咖啡店、便利店、研学路线一应俱全。自2024年各项目陆续试营业以来,“三曼”村旅居业态的总营业额突破110万元。

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王多多和家人错峰到西双版纳旅游,特地来到“三曼”村。“坐在树下喝咖啡,在村里闲逛,很自在,想多待上几天。”她说。

在“三曼”村,乡村CEO、公寓管理员、园林建筑队、咖啡师……家门口的岗位让农民变成了“新农人”。

岩罕农的小卖部在政府助力下焕然一新,货物补给高效便捷,收入也水涨船高。在村子农文旅融合发展之前,他还得再靠种木瓜来贴补生活,现在月收入能稳定在4000元左右。

图为“三曼”村村民岩罕农在他的小卖部门口(2025年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贤思 摄

傣族姑娘玉章家经营的曼峦1号民宿,月收入已破万元大关。此前,她主要依靠打零工、干农活和割胶维持生计,如今找到了稳定增收的新路子。

在村集体共建咖啡店工作的玉喃香,同样享受着这份变化带来的喜悦,“我每个月底薪2000元,还入股参与分红,每年还有提成”。

“村民的生活快了起来,只为带给游客‘慢’体验。”曼峦站村民小组组长岩甩勒给记者道出了“快慢相生”的门道。他说,游客住几天傣楼、学做一顿傣家饭、体验傣族造纸,来这儿不待上十天半月,根本体验不完。

图为游客在“三曼”村的一处院落中闲聊(2025年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贤思 摄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当地政府和李小云教授团队的帮助下,“三曼”村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一批乡村主播、文创店主、导游等应运而生。目前,已培养90名乡土工匠和产业带头人,带动6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暮色四合,村里的篝火旁传来游客和村民的欢声笑语。今年春节期间,“三曼”村共接待6000余名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消费26.8万元。

旅居产业让世界拥抱“三曼”村,也打开了村民走向山外的路。“我们的村子越来越国际化了,非洲留学生刚走,村里又迎来了明星。”岩罕农的话语中满是自豪。去年,他终于实现了心底的愿望——坐着中老铁路列车游览昆明,还远赴老挝探寻异国风情。

图为游客在“三曼”村的道路上骑行(2025年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王贤思摄

“三曼”村是西双版纳州康养旅居产业发展的缩影。从观光游到深度游,从旅游到旅居,西双版纳依托自然美和人文美,2024年吸引68万人来此旅居,旅居人数同比增长20%。

归于山水,隐于烟火。不仅是“三曼”村,从土瓜冲、老姆登乃至更广阔的天地,人们到彩云之南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统计显示,2024年有近400万名旅居客驻足云南。

在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在云岭大地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快与慢已不是对立的两极,“慢生活”与“快发展”迸发出的神奇魔力,正谱写壮丽的边疆发展新画卷。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