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中国井”给津巴布韦农户带来盼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通讯丨“中国井”给津巴布韦农户带来盼头

2025-03-25 09:20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哈拉雷3月23日电 通讯|“中国井”给津巴布韦农户带来盼头

新华社记者许正

一颗颗玉米棒缀在齐人高的秸秆上,羊群在窄路两侧啃食青草。妇女们一边说笑着一边将水桶举上头顶,满脸喜悦地向家走去……这是记者日前在津巴布韦东马绍纳兰省奇林达村走访时看到的景象。

去年,津巴布韦遭遇严重旱灾。为了应对干旱,中国决定为津巴布韦中部省以及东部的马尼卡兰省、马斯温戈省、东马绍纳兰省援建300口水井。奇林达村已经用上了中国援建的首批水井,近日举办移交仪式。

村里难得有大型活动,大伙儿一早便赶着去参加,有的村民甚至兴奋地在草丛边舞蹈起来。一时间,小村子多了许多喜庆氛围。

仪式结束后,记者走进55岁村民穆坦加杜拉的家,她正在忙活着给院子里的甜高粱浇水。得知记者来采访,她兴奋地说:“你看我的甜高粱和玉米都已经成熟了,这口新井真是帮助我们许多!”

奇林达村共有55户人家,许多家庭世代定居在此。正如津巴布韦多数农村,村里没有其他产业,村民们以务农和饲养牲畜为生。因此,充足的水源对全村生计至关重要。用村民们的话说:“在这里,水就是我们的生命!”

多年来,奇林达村与临近两个村庄共用一口水井。但水井距离该村较远,村民们取一次水来回步行要两个小时。更令他们苦恼的是,近年来津巴布韦频遭干旱,导致水井逐渐趋于干涸,打出来的水越来越浑浊,有时甚至已经打不出水。

“过去,妇女们常常在井口因为争水而打架!”穆坦加杜拉一边剥着手上的甜高粱,一边说。

“那井水非常浑浊,需要煮很久我们才敢喝。尤其是去年赶上严重干旱,井里几乎没有水了,没办法浇庄稼、喂牲口,生活受到很大影响。”73岁的村民穆祖卡说。

穆祖卡告诉记者,算上他的父亲,他们家族已经在这里生活100多年了。近几年,村里粮食歉收、生活困难,几个孩子陆续搬到哈拉雷和布拉瓦约等大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只剩下老两口在这里勉强度日。去年底,中国援助的水井建在了村口,用水问题解决了,让他们觉得日子又有了盼头。

“打出来的井水非常清澈,我们再也不用为水发愁了。我要感谢中国人,你们是津巴布韦永远的朋友!”他动情地说。

“感谢”是记者从这些朴实的村民口中听到最多的词语。当日庆祝仪式结束后,不少村民还留在井口前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对着记者的镜头,多次说着“感谢”。

记者临走时,穆坦加杜拉执意要记者带上一根她刚刚砍下的甜高粱尝尝。她说:“我们会守好这口井,也会记住是中国人帮我们建了它!”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