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落笔” 勾勒和美家园
图为昭化镇天雄村村民家的美丽庭院。
三月初,走进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磨滩镇金堂村,远处的山峦在雨后的薄雾中若隐若现,眼前整洁的农家院里桃花、李花悄然绽放。村里茶园一片翠绿,茶农们已为春茶忙碌起来。
站在茶山往下望,昭化区委副书记张玉全感叹:“如今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了,生活质量一点不比城里差。”张玉全告诉记者,近年来,昭化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自2022年起,昭化区重点解决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排乱放等突出问题。据统计,仅2023年以来,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9458亿元,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170余个。截至目前,全区建成和美乡村达标村40个,成功打造和美乡村精品村1个。如今,一个个“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和美乡村跃然眼前,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现在我家厕所一改,干净又卫生,住着特别舒心!”磨滩镇百胜村村民白良坤高兴地说,“尤其是新修建的砖砌三格式化粪池,生成的有机肥可以直接用来浇菜,很方便。”
除了改好的厕所农户用起来干净、方便,村里的污水处理站也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村里的污水都通过管网收集到处理站集中处理,这块太阳能光伏板就能为污水站提供动力。”磨滩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罗远红向记者介绍,该设施的蓄电池充满电以后,即使连续7天阴雨,也能保证污水处理正常运行。
在设备的终端出水口,记者看到污水经过厌氧生物处理、接触氧化、沉淀等多道程序后,已变得清澈。“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回用灌溉,沉淀池里的有机质底泥,村民则继续当作有机肥再利用。”罗远红说。
在昭化镇天雄村,村民们不仅享受了“厕所革命”带来的卫生生活,也享受了便利的管护服务。
“以前用的是旱厕,夏天蚊虫多,味道也大,现在的新厕所干净又方便!”昭化镇天雄村村民罗秀英带着记者参观她家的新厕所。新厕所不仅安装了冲水马桶和洗手池,地上还铺着洁白的瓷砖,墙上的镜柜里洗漱用品一应俱全,几平方米的空间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家里厕所有问题,只要给联络员打电话,很快就有师傅上门解决。”罗秀英对村里改厕后的管护服务很满意。
“不仅村民可以给联络员打电话,联络员还会定期在村里排查厕所问题。”天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菊先介绍,改厕工作结束后,镇里在每个村都确定了1名改厕管护联络员,定期对本村厕所管护问题进行排查,如果发现农户存在管护问题,联络员会第一时间上报并处理,确保村民的厕所出了问题有人管。
2024年,昭化区坚持“一户一宅、一宅一厕、缺啥补啥”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稳步推进“厕所革命”。截至目前,昭化区整合资金913万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户厕改造3900户,涉及砖砌三格化粪池3237口,沼改厕21口,老粪坑加盖密封1049口。
小庭院变身致富园
走进磨滩镇金华村,村民张伦英家的庭院里一片绿意盎然。房前屋后一垄垄嫩苗郁郁葱葱,晾晒好的中药材整齐地摆放在院子的角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这是淫羊藿和茯苓,那是花菜。以前院子里就是种些蔬菜,现在村里还指导我们种了中药材。”张伦英一边介绍“嫩苗”一边说。
据了解,磨滩镇地处山区,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近年来,磨滩镇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利用庭院空间发展中药材种植,打造“微药园”新模式。这种“小而精”的种植模式不仅投资少、见效快,还能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深受村民欢迎。
红岩镇百花社区村民刘冬英在种植药材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家的菖蒲都是我从山上采摘的野生药材,回来移植到门前,既不需要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也不需要复杂的种植技术。”刘冬英笑着说,她算了一笔账,将闲置的空间和村道旁空隙利用起来,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收入也翻了好几倍。据了解,“微菜园”平均带动每户村民增收1.5万元。
近年来,昭化区深挖“庭园经济”潜力,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加大对土地规划力度,家家户户门口规划小院落,分区域种植,分为蔬菜区、中药材区、观赏区等,其中观赏区主要种植桂花树、七里香等观赏型植物,蔬菜区种植辣椒、空心菜、花菜等,经济作物区种植茯苓、淫羊藿、菖蒲草等。
为了让“微药园”的药材卖得出、卖得好,昭化区还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通过与药材加工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收购渠道,确保村民种植的药材有销路、有市场。此外,当地还利用电商平台,将中药材销往全国各地,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微药园’是庭院经济的一种创新模式,既符合农村实际,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张玉全介绍,试点之后,昭化区还计划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提升药材品质,打造昭化区的中药材品牌,让“微药园”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农家乐点亮乡村经济
正午时分,昭化镇天雄村的月阳客栈升起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柴火饭的香气。农家乐的院子里,摆放着几张木质桌椅,桌上摆满了地道的农家菜:柴火鸡、凉拌腊肉、辣椒兔腿……
“我们家的菜都是自己种的,鸡也是散养的,味道绝对正宗!”农家乐老板赵永丽一边忙活,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每到周末,院子里总是坐满了从城里来的游客。
“今年春节假期,我们客房爆满……”赵永丽话音未落,前台电话又响了起来,不一会儿预订餐位的电话便一个接着一个。外面也传来喇叭声,一辆旅游大巴正驶入停车场。“我们还有几个大棚,现在正是草莓的采摘季节,许多游客带着孩子来欣赏乡村美景、体验采摘乐趣。”赵永丽说。
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天雄村不少村民改造庭院,发展起了乡村生态旅游,包括农家乐、民宿和果园采摘产业等,除了草莓园,还建了葡萄园和蔬菜大棚,内容不断丰富。2024年,天雄村全年接待游客超5.8万人次,为村民和村集体增收26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2年的3229元增加到2.9万元。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红岩镇百花社区的民宿小院里,尽可感受川西民居风格的青瓦白墙,又和木质门窗上雕刻的精美花纹相得益彰;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一条石板小路通向客房,显得格外幽静;民宿的客房内,木质的地板、藤编的家具,仿佛让游客置身于童年的乡村老家。
红岩镇大力打造民宿产业是昭化区积极探索“旅游+”发展模式的缩影。近年来,昭化区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整合地方特色资源,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昭化区成功创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监测强县、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特色县。据统计,2024年1—10月,昭化区共计接待游客947.12万人次,同比增长7.96%;旅游综合收入74.99亿元,同比增长12.07%,美丽乡村的发展动能源源不断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