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治理的“诸葛妙计”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古村治理的“诸葛妙计”

2025-03-21 09:37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八卦奇村,华夏一绝。这是对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镇诸葛村的美誉。该村有700多年历史,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居住地。然而,这个有着2786人的村子,过去20年来做到了没有上访户、矛盾纠纷不出村,其“治理经”着实令人好奇。

现象背后有原因。原来,诸葛发展有三大妙计:通过“人人都是文保员,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模式,构建起村集体与村民利益共同体,找到了保护和发展的平衡点;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发挥出乡村治理最大能量,有力激发基层发展活力;以文脉传承的形式,有效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这样的善治基因,其实在30年前就已埋下。1995年,诸葛村率先对古村进行整体保护,通过政府支持、银行贷款等方式,对占地1.5平方公里的古村落进行全面修缮、保护。1996年12月,诸葛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的文保事业由此拉开大幕。

诸葛敏和诸葛品彪都是诸葛村村民,也是村里的文保员,日常负责为老房子“体检”:一人看房子有无变形、损坏、开裂,另一人查房子有无明火、电线是否老化。“159幢古建筑保护文物本体,60幢历史建筑,每天都要检查,每月一轮回。不能让先人留下的遗产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诸葛敏说。

如今,“守护古村、人人有责”的理念早已内化于诸葛村村民心中,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诸葛村村域面积达2.3平方公里,村集体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经营户118户,常住人口近3000人。这样庞大的体量,必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力量。”诸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诸葛坤亨说,村里重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村民的主体作用,既鼓励村民参与古建筑的安保、维护、修缮工作,又推动他们参与餐饮、民宿、文创等文旅融合发展,让大家切身感受“保护有我,发展有我”。

诸葛坤亨介绍,自2002年开始,诸葛村每年给村民送普法挂历,将法律政策、村规民约、环境治理、旅游管理等内容“植入”其中,并通过多种形式将它们写在墙上、印成折页、张贴在宣传栏内,强化“人人是文保员”的意识。同时,与居住在古建筑内的村民签订保护责任书,从使用、保护、维修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实施挂牌保护。

如果说自治与法治是治理的骨架,那么德治则是诸葛村的精神血脉,在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诸葛村大公堂大厅的正壁上,《诫子书》全文高悬,这是诸葛亮对垂髫小儿的教诲,也是诸葛村世代百姓修身立世的道德规范之一。为了更好地弘扬好乡风,诸葛村还投资150万元建设以“永远的家训”为主题的家训家规馆,设立家族文化传承教育展示馆。

村庄治理得好,反过来也能推动产业发展。近几年,诸葛村打造出越来越多的文旅IP,以诸葛智圣文化、三国文化为主题的羽毛扇、孔明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村里因地制宜培育出“民宿+文创”“民宿+农产品”“民宿+美食”“民宿+康养”等新模式和新业态,目前已开办18家民宿、20多家餐饮商户、40多家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店铺。

数据显示,2024年诸葛村集体经济收入1200余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万余元。2025年春节期间,村里共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同比增长了近4倍。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