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小积分”激发治理“大效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天津市蓟州区:“小积分”激发治理“大效能”

2025-03-21 09:37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收拾干净房前屋后,不仅自己看了高兴,还能获得积分换点日用品。”3月11日,记者走进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东水厂村,只见村民李迎迎正在细心地清扫自家门前的卫生,“自从村里实行积分制以来,村民之间越来越和谐、友善,村里越来越漂亮了,来这里游玩、居住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家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去年挣了15万余元呢!”

蓟州区地处燕山余脉的环抱中,位于天津市最北端,下辖26个乡镇、949个行政村。自2021年以来,蓟州区积极探索将积分制管理引入乡村治理,通过深入全区各乡镇开展调研走访,实地了解山区和平原乡镇的地域差异、村庄基础以及村民迫切需求,针对基层在推进乡村治理中存在的群众参与度不高、公共意识不强等诸多问题,以精准的网格化管理结合温情脉脉的志愿服务,用“小积分”串起基层治理链,焕发文明新气象。

村规量化焕活力 积分评比树新风

“我家上个季度的积分又排到了村里前十名!”一大早,东施古镇韩家筏村村民韩才亮就来到公示栏前,指着韩家筏村积分榜单笑呵呵地说。不远处,几名村民正拿着长夹子清理门前落叶,一户商铺的老板忙着将流动红旗挂上墙头——这是蓟州区乡村再寻常不过的晨间图景。

“我们村是东施古镇第一批积分制试点推广村落。”韩家筏村党支部书记韩德新介绍,为了开展积分制工作,村里召开了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了以村规民约为基础的村级积分工作方案,将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7大类27项内容纳入积分评比体系。同时,村里的30余名党员实行包户,每人负责5~6户村民的积分评比与监督工作。积分评定小组共有20余名成员,除了村“两委”干部,还包括网格员、志愿者、村民代表等,实行“每月一打分、每季一发奖”。

“现在村民都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工作。自2021年至今,在村容美化方面,村里没花一分钱,全靠村民自觉。”韩德新说,积分制还进一步助力村民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家训和开展法治宣传、文体活动,“对于村里的各种宣讲活动,原来许多村民的参与态度都不积极。自从有了积分的激励,现在村干部在微信聊天群中发一条消息,村民就纷纷带着小马扎来到广场上听宣讲。”

在蓟州区,积分评比早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为做好积分评比工作,蓟州区实行区统筹、镇主抓、村协同的三级联动监管格局。其中,区级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制定积分评比管理细则,将抽象的文明标准拆解成可量化的指标,并定期实地检查、督导积分制工作开展情况,帮助镇村理清工作思路,及时协助解决积分制推行中的具体疑难问题。镇级部门对所属辖区进行属地管理,建立“网格长—网格员—小组长”三级管理体系,确保政策穿透“最后一公里”。村一级的积分评比内容与形式则可以根据各村情况因地制宜:东二营镇北高庄村推出“积分存折+云端公示”双轨制;上仓镇河西镇村探索“积分制+商贸”管理模式,对沿街100多家商铺进行统一管理,并授予优秀商户流动红旗,增强商户的主人翁意识;杨津庄镇下古庄村运用“微信群+手机终端”打造积分制数字化便民小程序;别山镇双杨树村将燃气安全、假期儿童安全、冬季取暖安全等安全治理内容纳入积分制管理,由村干部定期抽查燃气报警器等设施,村民也可上传安全自查照片获取积分……

“在蓟州区,我们通过党建引领,结合实际多措并举指导村庄开展积分制管理,各村积分评比的内容均不相同,可谓‘百花齐放’。”蓟州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乡风文明科科长张蕾说。

为进一步推广积分制管理,蓟州区还开展了32期乡村治理积分制专题培训,向2700余名村“两委”干部传授工作方法、经验。“培训课上,有专门的老师讲解工作要点,比如如何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积分评比内容、如何以不同的激励方式调动村民积极性等,还有成效突出的镇村干部分享经验,让我们受益匪浅。”韩家筏村党支部委员朱生红回忆道。

目前,蓟州区符合乡村积分制管理的879个村,已全部推广运用积分制,共有19.36万户家庭60.07万名村民参与其中,实现了天津市第一个涉农区积分制管理全覆盖。

志愿温情织网络 多元服务暖民心

“昨天晚上的大雪把村道都盖上了,村里能搭把手的,今天早上8点到村党群活动室里集合,来的人都能拿两积分。”今年1月26日清晨,东二营镇北高庄村的大喇叭广播里传来了村党支部书记王明发的声音。不到一小时,便有18名村民手持扫帚和簸箕赶到,大家有说有笑地用一上午时间将村内积雪打扫干净,让村里的老人和儿童不再为出行担忧。这是北高庄村开展积分志愿活动的一个缩影。

“我们村的‘硒乡有爱’志愿服务队共有近10种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活动,每个月我都至少参加一次,能帮村民干点实事,还有奖品拿,感觉心里暖洋洋的。”北高庄村志愿者王爱军说,在各类志愿服务中,她最喜欢的就是在党群活动室带领数十名老人做手指操,“老人们喜欢热闹,但是受身体状况限制,很难进行广场舞等动作幅度大的活动。为此,我特意从网上学习了手指操,让他们既能娱乐,又能活动活动筋骨。”

像王爱军这样的志愿者在北高庄村还有20余个:60来岁的村民刘月以前是小学校长,他每天义务为村里的17名中小学生辅导作业;擅长理发的村民郭春霞每个月都为村里有需求的老人们理一次发;80多岁的村民朱善贵每天都在活动室里为老人们弹奏钢琴……

“我们村主要开展环境整治和助老助幼两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王明发介绍,北高庄村共有185户586人,留守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和儿童。为此,北高庄村发动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以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截至目前,东二营镇以乡村治理积分制为抓手,共开展各类人居环境整治活动640余次,参与人员7260余人次,清除卫生死角430余处,清理坑塘65个,以‘小积分’撬动了村庄环境大改变,实现了镇域环境的干净整洁。”东二营镇宣传委员赵彪介绍。

“硒乡有爱”“红袖标督导队”“志愿者之家”……在蓟州区,村村都有一支志愿服务队,他们以自己的热情与行动编织起一张张温情之网:马伸桥镇将各村的老年村民转化为“文明督导员”,及时劝阻各类不文明行为;罗庄子镇泥河村的170户村民轮班组成“快递志愿队”,破解了山区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礼明庄镇马家涯村的“志愿者之家”服务队将每周六及每月20日确定为“村庄清洁日”,全年节省环境整治费用4万多元;东赵各庄镇盈福寺村以积分激励志愿者打造“盈福微菜园”,服务村里的五保户等群体;下窝头镇老曲庄村为每家每户发放扫帚和簸箕,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治理,每逢固定的志愿活动日,村民便主动拿起工具投入卫生清扫整治工作中……

“在现在的蓟州区,60余万名村民正在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服务换积分、积分促服务’的闭环机制让文明乡风如春风化雨般浸润乡野。”蓟州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村镇建设指导科科长王碧洲说。

物质精神双激励 文明善治润乡野

“攒个十几分就能换洗洁精、面巾纸等日用品,实用又方便,我每个月都来‘积分超市’换购。”3月12日,在马伸桥镇西葛岑村的“积分超市”里,数十种兑换物品在货架上整齐排列着,村民付雅娟拎着一大袋面巾纸热情地介绍,“每个月村里都根据积分排名,评选10名左右的‘优秀村民’。上个月我就获得了这项荣誉,接到网格长贾凤岐的电话通知时,别提心里多激动了。”

物质奖励固然重要,精神奖励也不可或缺。为此,西葛岑村连续举办了12届重阳“寿桃节”敬老活动,为村里80岁以上、积分达到一定级别的老人摆寿宴、献寿桃、做红袄、系绶带、发红包等,打造尊老敬老的孝道“名片”。

2024年10月9日,26位老人齐聚在西葛岑村的文明广场。村里的志愿者们不仅为他们献上了歌舞表演,还为每位老人捧上了寿桃。“这些寿桃又大又漂亮,都是从村里‘桃王争霸赛’上精挑细选出来的。”88岁的村民顾金镤捧着寿桃说,“家里的小辈们抢着参加志愿活动,挣积分让我参加这次活动,比什么都值!”

“参加志愿活动不仅是为了得到积分,更是为了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42岁的村民李东静说,“上次我参加‘寿桃节’演出时,我儿子还在一旁帮忙。演出结束后,他特别骄傲地告诉我,他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孝敬长辈。”

“多种多样的奖励形式,也让村民的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西葛岑村党支部书记马国庆说,“按照规定,红白事简办能得到3分,别看分数少,作用可不小。自2019年我们村创立红白理事会以来,已累计劝导村民简办丧事41场,节省开支近百万元。”

从各村村部的积分公示栏,到商铺墙上的流动红旗;从志愿者们穿梭的身影,到“寿桃节”上的欢声笑语……现在,蓟州区用“小积分”搭建起党群之间的桥梁,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路径。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