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促发展 农旅互促谱新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城乡融合促发展 农旅互促谱新篇

2025-03-21 09:37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座座院落美观舒适,一处处产业生机勃勃,一张张笑脸灿烂绽放……走进宁夏银川市的各个村落,一幅幅宜居和谐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银川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点带面,全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市,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宜居、共同富裕、幸福和美的家园。

产业升级——

家门口就业 腰包鼓起来

在银川市永宁县望远镇富原社区移民创业园,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移民群众骑着电动车穿梭其间,忙着打理蔬菜瓜果。富原社区是全区规模最大的“十二五”劳务移民安置区,为保障移民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就业,社区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移民”发展模式,成功建设了76栋温室大棚。望远镇实施了智慧农业项目,对移民创业园(一期)已建的31栋温室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如今,种植户只需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大棚内的动态,远程控制调节大棚环境,种植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帮助移民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的梦想。

富原社区还构建了联农带农机制,创新“社区管理+移民承租+企业指导”运营模式,极大地拓宽了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同时,社区积极对接宁夏大学农学院,邀请专家为移民群众开展标准化、科学化种植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的培训,将先进的农业技术直接送到移民群众家门口。

在通桥村,糯玉米因高品质和好口感更是成为了冬春时节市民餐桌上的“宠儿”。2023年初,在望远镇党委的支持下,通桥村党支部“一盘棋”谋划产业,筹建糯玉米加工厂,把加工厂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增加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打造。“有了糯玉米产业,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现大突破,由20余万元一跃突破100万元。”通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胜自豪地说,预计今年加工厂可实现产值70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80万元,为村民增加工资性收入60万元。

按照规划,今年通桥村党支部以产业为引领,带动周边9个兄弟村种植3000亩糯玉米,做大做强产业,让集体有收入、群众能增收,以产业促振兴。同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低保、残障、贫困监测户等特殊群体收入有保证,确保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农旅融合——

乡村旅游火起来 村民日子甜起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银川市的乡村旅游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贺兰县立岗镇通义生态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全面升级改造,通义生态园成功打造了田园康养居住区、休闲游乐区、果林采摘区、水产养殖区等特色区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这不仅为当地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每年5月,灵武市胡家堡渔乐营地,藩篱绕舍、绿树成荫,游客漫步薰衣草花海,拍照打卡,尽享自然美景,这里集特色民宿、研学教育、共享菜园、室内外垂钓、烧烤、农家乐等项目于一体,引来大量游客踏青观光。郝家桥镇胡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宝介绍,在渔乐营地的带动下,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昔日的空心村褪去了萧瑟与寂寞,焕发出蓬勃向上的新光彩。

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特色民宿的发展更是推动了农旅深度融合。昊苑村立足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通过发展特色民宿,不仅盘活了乡村资源,还带动了村民增收。昊然山居民宿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家民宿的庭院经济模式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了别样的乡村风情,还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昊苑村的村民利用自家庭院和土地资源,种植特色果蔬、养殖家禽家畜,再将农产品加工成旅游商品出售。这种“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特色民宿的发展中来,共同推动昊苑村的乡村振兴事业。

城乡互动——

乡村美起来 生活好起来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银川市始终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按照“1+1+5”的工作思路,即每年建设1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1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和5个乡村振兴特色村。预计到2025年底,将建成15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30个乡村全面振兴示范村和100个乡村振兴特色村,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贺兰县立岗镇永兴村就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稻蟹立体种养模式为村民带来了增收的新希望。永兴村利用368亩的稻田,四周挖沟养蟹,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农业模式。稻田种稻、沟渠养蟹,这种生态循环农业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除了稻蟹立体种养模式外,永兴村还进一步将农居升级改造成乡村民宿。通过第一产业种水稻搞养殖、第二产业进行农产品加工、第三产业发展乡村民宿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永兴村成功带动村民增产增收。

金凤区良田镇光明村则是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来推动产业发展。村里成立了永维时物农业技术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入股参与合作社的经营和发展。驻村第一书记孙克鹏表示:“我们要让村民富起来、村子强起来。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进程中,产业先行是抓手更是引擎。光明村将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拓展农村居民收入渠道。”

在光明村,村民积极参与合作社的各项活动和发展计划。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和运营,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还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同时,合作社还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和市场,将光明村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