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夯基筑梦 和美乡村焕新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脱贫夯基筑梦 和美乡村焕新

2025-03-21 09:30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春回开州,大地处处焕发蓬勃生机。在重庆市开州区大进镇的茶园里,红旗村村民熊德翠熟练采摘着鲜嫩茶叶,脸上写满喜悦。“现在靠着这茶园,一年能有不少收入,日子越过越好咯。”熊德翠笑着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希望与新活力,开启了开州从脱贫到振兴的新征程。

开州地处重庆东北部山区,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在2018年如期脱贫摘帽的开州,并未停下脚步,而是以和美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产业变革:从“输血”到“造血”的跃升之路

“以前种地完全看老天爷脸色,现在技术帮了大忙!”72岁的老党员邓永辉在临江镇福德村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边操作智能灌溉系统一边感慨。该园区由龙头企业投资建设,带来先进种植技术,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让村民共享产业红利,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紫水乡的牟韦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2014年,她成立重庆紫水豆制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区首家通过QS食品安全认证的豆制品加工企业。为解决黄豆供应问题,牟韦与种粮大户合作,租赁撂荒的土地建黄豆基地,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土地整治,实行“菜+豆”轮作。如今,紫水乡建成2000多亩黄豆基地,年产300余吨。

牟韦的企业拥有6条生产线,年产值3000万元,为9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年劳务支出约600万元。凭借突出贡献,牟韦荣获“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嘉奖。

数据见证开州发展:2024年,开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95亿元,同比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2元,同比增长6%。“开县春橙”品牌价值攀升至110.68亿元,产品远销海内外。目前,开州以百亿集群强链条,市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招引入驻企业55家,建成百万头生猪、百万亩经济作物“双百万”优质原料基地,2024年全区“药果蔬畜粮”五大产业集群综合产值达238亿元,带动5万多农户增收致富。

生态焕新: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华丽转身

走进南门镇莲池村,仿佛步入了一幅秀美的水墨画:白墙黛瓦农舍错落有致,整洁村道两旁绿树成荫,清澈溪水潺潺流过村庄,不时有白鹭在水面上轻盈地飞舞,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村口的文化墙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时刻提醒着人们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以前村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环境非常糟糕,如今环境好了,住在这里比城里还舒适。”村民冉术琼感慨地说,村里不仅修建了污水处理站,还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每到周末,村里的民宿常常一房难求,游客们纷至沓来,体验田园生活,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菜,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开州的生态振兴,不仅显著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更催生出了美丽经济。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开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养生”四季旅游产品,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24年,开州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99.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1.67亿元。

文化铸魂:从“穷山恶水”到“精神家园”的深度蜕变

在赵家街道周都村,村民们正在认真排练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乡村振兴谱新篇》。村党支部书记余学玖介绍:“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村里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村子更有凝聚力。”

近年来,赵家街道通过夯实“红星耀帅乡”党建品牌内核,深挖革命精神,衍生出“周都红”党建品牌,将红色基因、红色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开州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通过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最美家庭”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精气神得到了显著提升。村里还成立了文艺队、篮球队,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为村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乡村文化生活更加精彩纷呈。

这种积极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文化活动中,更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的开州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现象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勤俭节约的新风尚;打牌赌博的人少了,读书看报、追求知识的人多了;邻里纠纷少了,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愈发浓厚。村民李秀珍开心地说:“现在村里风气越来越好,大家相处得更加和睦,日子也过得越来越有滋味,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

治理进阶:从“管理本位”到“服务至上”的高效跨越

“以前办事要跑好几趟,手续繁琐,现在通过手机就能轻松搞定,真是太方便了。”在铁桥镇便民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村民对“互联网+政务服务”赞不绝口。开州积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村民只需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能办理社保、医保、低保等各项业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开州还创新推行“网格化+积分制”管理模式,将乡村治理细化到每个网格,量化到每个家庭。村民参与公共事务、遵守村规民约等行为都能获得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生活用品或服务,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民张德福说:“以前村里的事大家都不太关心,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抢着干,因为干得好还能获得积分,兑换实用的东西,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村子的主人。”

这种创新的治理模式不仅提高了乡村治理效能,更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如今的开州农村,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基层治理更加高效有序,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生活新变:从“温饱岁月”到“小康时代”的显著升级

“这墙上全是我们的笑脸,看着心情是不是也变得愉悦起来?”在满月镇甘泉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幸福墙”“笑脸墙”上,一张张照片定格着阳光灿烂的笑容,洋溢着安居乐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村民李德好说:“现在不仅住得宽敞舒适,看病有医保,孩子上学有补助,养老也有保障,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心里特别踏实。”

开州坚持“民生为大”,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2024年,开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1万元,是2015年的2.1倍,实现了收入的大幅增长。

此外,开州还大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和改革,建成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升级改造农村敬老院,建设乡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开办社区老年食堂等,为农村老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紧急救援等贴心服务,基本满足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文化等多元化需求,让农村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选择返乡创业。他们带回了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活力,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开州,这片曾经贫困落后的土地,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从脱贫攻坚“起跑”向乡村振兴“冲刺”,开州走过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不平凡历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州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梦想正逐渐照进现实,和美乡村的美好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实景。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