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医扎根记(健康焦点)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大学生村医扎根记(健康焦点)

2025-03-21 08: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2023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发布通知,“十四五”期间在部分省份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由各省专项招聘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注册为乡村医生到村卫生室服务,并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引导大学生乡村医生服务农村、扎根农村。截至2024年10月底,专项计划录用的近7500名大学生乡村医生已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为乡村医生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

大学生村医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待遇保障如何?近日,记者来到三位大学生村医身边,记录他们扎根乡村、守护健康的故事。

——编 者

安徽铜陵枞阳县建设村村医张中——

“做好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本报记者 田先进

“张医生,我这两天身体不舒服,一直上吐下泻,今早起来还是没有好转迹象。”早上8点刚过,在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会宫镇卫生院建设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医张中一边听着村民诉说症状,一边仔细诊断,“可能是诺如病毒感染,给您挂点水,回家后要做到饮食清淡。”

过了一会儿,不少村民陆续来到村卫生室看病开药。一直忙到中午,张中才得空休息。“最近有类似症状的人很多,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还是得提醒村民多加防护。”张中说。

2023年7月,24岁的张中从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通过安徽省的定向培养计划,回到自己家乡开始了村医生涯。“从小就在农村长大,感冒发烧啥的都是村医看好的,所以我一直想成为一名医生,治病救人。”张中说,“虽然村里的环境比不上大城市,但能为乡亲服务,特别有成就感。”

尽管初到岗位的张中信心满满,但“挫败感”随之而来。

“刚到卫生室,没有村民找我看病,觉得我太年轻,不信任我。”张中回忆,有一回,其他两名医生都出诊了,村卫生室里只剩他一个人,这时来了位老人,张中主动迎上去询问情况,可老人却一言不发,就这样等了好久,直到其他村医回来,老人才愿意就诊。

“村民不愿找我,可以理解。一是因为我刚毕业,缺乏经验,村民对我的医术不信任。另外,大家对我也不熟悉,有距离感。”面对困难,张中并没有气馁。

为了与村民尽快熟络起来,张中主动上门,与村民唠家常。“建设村是外出务工大村,村里基本都是留守老人。”张中说,“很多老人因为腿脚不便,前往村卫生室存在困难,我就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让他们有事跟我联系。”

后来,只要一个电话,张中就会骑上自己的电动车,为老人提供“车接车送”服务。慢慢地,这位勤快的小伙,开始走进村民的心里。

作为一名年轻村医,如何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医术?除了看书,跟着老村医学习经验,张中还获得了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2023年,我国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并出台配套政策,从编制保障、继续教育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医给予倾斜。根据相关政策,去年枞阳县安排张中等大学生村医前往枞阳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一个月的学习,由资深医师带教。从规范病历书写,到心血管疾病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段经历为张中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有一回,一位老人在家属的搀扶下来到村卫生室,觉得身体难受,想输液缓解一下。经过仔细观察,张中觉得有些不对劲,询问后了解到,原来老人是心脏不舒服,张中拿出听诊器,认真听了好几遍。“因为我在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学习过,听诊后再结合其他症状,判断老人可能是房颤,这时候输液有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由于村里条件有限,采取相关措施后,我就建议家属赶紧带着老人去大医院就诊。”张中说,“在县医院学习的时候,接触了许多村里没见到过的病例,回来后为村民服务更有底气了。”

去年,在专项计划政策的支持下,张中通过入编考试,成功拿到会宫镇卫生院的编制。“乡聘村用,解决了大学生村医的身份问题,同时工资福利都由县财政保障,这既增加了大学生村医的职业荣誉感,也坚定了他们扎根基层的决心。”枞阳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国明说。

“入编前每月只有2000元的补贴,现在一年下来,收入能有6万元左右,我很满意。”张中说,“现在还有不少人来问我大学生村医是怎么考的,这个岗位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高。我也会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好村民健康的守护人。”

四川遂宁安居区会龙镇青狮村村医黄旭阳——

“为乡亲们好好看病”

本报记者 王永战

清晨,薄雾笼罩山间。在四川遂宁安居区会龙镇青狮村,几声犬吠打破了山村的宁静。大学生村医黄旭阳穿上白大褂,背着药箱走出村卫生室,跨上电动自行车,开始了一天的医疗随访。今天,他要去84岁的村民唐纪金家。

来到唐纪金家,门前几只母鸡悠闲地觅食,唐纪金老人的老伴吉素琼正在院子里洗红薯。听到老伴和黄旭阳打招呼,唐大爷满脸堆笑,热情地迎了出来。

唐纪金有高血压、慢阻肺,前几天刚出院回家。“今天感觉咋样?药按时吃了吗?”黄旭阳一边询问,一边拿出血压计。唐大爷卷起袖子,“谢谢小黄医生关心,我身体状况还比较稳定。”黄旭阳将唐纪金的血压数据详细记录在健康档案本上,叮嘱:“明天有寒潮,注意保暖,少出门哦!”

看到黄旭阳的电动自行车,周围的邻居也都纷纷来到唐纪金家。“小黄医生,给我也量个血压,这几天有些胀气”“小黄医生,听说白癜风患者有补贴,你帮我问一下呀”……唐纪金坐在一旁,不停地夸赞:“前几天孩子给我买了台制氧机,可我不会用。小黄医生知道后,上门手把手教我,太暖心了。”

2023年7月,21岁的黄旭阳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通过参加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来到青狮村卫生室工作。

初到村里,村民们面对这个“毛头小子”,不免犯嘀咕。“村民刚开始对我不太熟,觉得刚毕业的大学生肯定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就连唐纪金大爷都不太信我,曾经还说‘小伙子,少裁缝老医生,自己去体会吧’!”黄旭阳回忆。

为了尽快与村民建立信任,黄旭阳入职不久,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一次,村里一名老人突然头晕,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再加上对黄旭阳也不熟悉,宁愿硬扛,也不去他那里诊治。黄旭阳得知情况后,背上医药箱直接来到老人家里,还主动为老人垫付了医药费不足部分,让老人十分感动。不久后,越来越多村民开始愿意找他看病。

选择到村里当大学生乡村医生,曾经也让很多朋友不解。“有人说村里条件差,待遇又不好。”黄旭阳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乡亲们看病有多难。高中时,最疼爱他的外公查出胃癌晚期,很快就离世了。“农村里一些癌症患者,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慢性病患者也多,去镇上看病,来回一趟要花大半天时间。”正是看到这样的现实,黄旭阳毅然参加了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到村里工作。

为留住大学生乡村医生,遂宁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通过为在岗乡村医生缴纳五险一金,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支持乡镇卫生院拿出一定数量的岗位公开招聘符合条件的优秀大学生乡村医生。“现在,我的工资待遇与本地事业编制人员基本相同,很满意!”黄旭阳说。

当大学生乡村医生,还有各类专业培训机会。去年,黄旭阳参加了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成人教育。最近,他又在准备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我会继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为乡亲们好好看病!”黄旭阳信心十足。

新疆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托喀依村村医古力亚尔——

“村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村民”

本报记者 李亚楠

“奶奶,放心吧,您今天的血压是正常的,但还要继续吃药,吃饭也要多注意,少吃点油腻的东西。”上午11点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卫生院托喀依村卫生室里,乡村医生古力亚尔·阿不都外力正耐心地叮嘱一位75岁的高血压患者。

“这位奶奶前段时间头晕,来卫生室找我看病,一检查,血压有点高。”古力亚尔说,患者这几天每天都来量一次血压,经过用药和饮食调整,已经稳定下来了。

去年4月,古力亚尔通过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考核招聘,拿到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回到家乡成了一名乡村医生,“现在村里的卫生室设备和药品都挺齐全的,当村医让我大学所学的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也让我更有成就感。”

最打动古力亚尔的,是村民们的朴实善良。对患有慢性病的村民,古力亚尔常常上门随访。互相熟悉之后,村民们对她非常照顾。“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果树,每到果子成熟的时候,村民们总会捧着自家的果子来给我尝尝。”这里虽然没有城市的繁华,只有泥土的味道,但村民们淳朴的笑容和信任的眼神给了她力量。不到一年时间,村里1800多人的健康档案都装进了她心里。

过去一年,古力亚尔每个月都要在多来特巴格乡卫生院参加两三次线下实操培训,包括中医推拿、儿科护理、心血管疾病治疗、急救知识等。“除此之外,还有线上专家培训,我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医疗知识。培训之后还要考核,不合格就得接着学习。让乡村医生接受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也是对村民的健康负责。”古力亚尔说。

从常见的感冒发烧治疗到慢性病管理,从疫苗接种到紧急情况处置,古力亚尔在一次次的诊疗中不断提升自己,“现在收入有保障,还有五险一金,没有后顾之忧。如果努力学习,还能考执业医师资格证,有很大的职业上升空间。”

在给村民诊疗的过程中,古力亚尔发现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除了一年一度的免费体检外,村民定期检查的意识较为欠缺,一般都是等到身体不舒服了再去医院,情况往往就会比较严重。古力亚尔经常去村里开展健康知识讲座,普及疾病预防知识。现在,村民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了,很多人会定期到卫生室来量血压、测血糖,饮食习惯也有所改变。

“村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村民。”古力亚尔说,“每当看到患者康复后的笑脸,看到村民们的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我的内心都无比满足和幸福。”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