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悬塑+香梨让山西这座古城火出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丨悬塑+香梨让山西这座古城火出圈

2025-03-21 09:00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太原3月20日电 题:悬塑+香梨让山西这座古城火出圈

新华社记者吕梦琦、王飞航

山西隰县,这座地处吕梁山余脉的古县城,去年因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而出圈。古刹小西天的悬塑不仅惊艳世人,也带火了当地特产玉露香梨。

果农在位于隰县城南乡的智慧果园示范基地采摘玉露香梨(2021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2024年,隰县GDP同比增长10.6%,景区累计接待游客量、门票收入分别是上一年的5.1倍和6.4倍,隰县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发展潜力100强榜单”。玉露香梨销售市场也拓展至全国各地,出口到法国、加拿大等国家。

这是隰县小西天内的悬塑(2024年4月19日摄)。新华社发(亚明 摄)

一“火”一“甜”一相逢 恰是满城烟火气

在“悟空效应”下,隰县十几年不变的老样子急速发生了改变。

早上8点多,已有外地游客开始进入小西天景区。景区对面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小面馆,老板娘李娟6点钟就开始和面,比半年前早了3个多小时。县城北街上,道路、房屋也进行了改造,两侧房檐下挂着灯笼,一个脚踏祥云手持金箍棒的悟空像立在街口牌楼下……

对于在小西天景区当了4年导游的史晓丹来说,这是幸福的烦恼。尽管景区导游人数已从8人增加到31人,但今年春节假期,她仍比往年任何时候都忙,每天6点到岗,除夕夜忙到凌晨才下班。“每天游客都超过1万人,一天要解说六七场。”她说。

隰县文旅局局长赵会兵给出一组最新数字。今年从除夕到初七,小西天一共接待游客12.8万人次,比去年国庆假期9.1万人次高出了40%。

62岁的吕候明感受更加明显。十几年来,他蹬着三轮车在县城走街串巷卖小吃,每天最多也卖不到400元。小西天火了后,他在景区旁开了一个固定小吃摊,收入成倍增加。他说:“正月初七那天,我卖了1200元。”

在山西隰县一处果园内,果农在采摘玉露香梨(2024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哲 摄

与小西天的“火”紧紧连在一起的,是玉露香梨的“甜”。

在景区入口,不时有工作人员从护栏外给排队游客端来切好的玉露香梨。许多游客还没看到小西天悬塑,味蕾就先被征服了。来自上海的郑南英说,玉露香梨太好吃了,已经买了几箱准备带回去。

果农贺国华家里种了十几亩玉露香,一年能产6万多斤。现在,她在景区对面摆了个水果摊,销量不错。“再有一个月,今年的梨就卖完了。”她说,3年前她在县城买了楼房,两个孩子也接到了县城上学。

“梨子换房子”是隰县一句顺口溜。很多果农因为种玉露香富起来然后到县城买房,9.1万人的隰县有7万多人住在县城。

去年,2003年出生的贾慧芳大学毕业后回隰县工作,最大感受是县城游客多了,各种民宿、咖啡馆也开起来,还经常看到外国人,她说对未来的发展更有盼头了。

晚上9点多,隰县鼓楼街上仍然十分热闹。街口一家不大的咖啡馆里,不时有外地游客走进来,专门点一杯玉露香拿铁。店长田佳说,去年小西天出名后才开了这家店,生意一直不错。

透过咖啡店二楼窗户,明万历年间修建的鼓楼在十字街口静静矗立,不时有车辆和行人从旁边经过,让人感到浓浓烟火气。

这是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的小西天(无人机照片,2022年7月23日摄)。新华社发(亚明 摄)

何以出圈?

隰县,地处山西临汾市西北部山区,2019年这个农业县才脱贫摘帽。去年强势出圈并非偶然。

小西天,原名千佛庵,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去年《黑神话:悟空》游戏上线后,“既见未来,为何不拜”的名场面使得取景地——小西天一鸣惊人,火爆出圈。

但就像很多游客所说,游戏只是推手,小西天本身就有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尤其是大雄宝殿,面积仅为169.6平方米,却容纳了近2000尊贴金悬塑,天宫楼阁层层叠起、栩栩如生,最大的佛像3米多高,最小的佛像拇指大小。得益于当地科学保护,小西天历经数百年仍宛如新作,让人们得以领略古代悬塑之绝和匠心独运。

“不来小西天很遗憾,来了很震撼。”游客郑南英说。

而“流量”长留,则离不开贴心服务。

小西天核心景点大雄宝殿每批次最多容纳40人参观,突然爆火对于景区管理无疑是一种巨大挑战,甚至曾因游客长时间排队等候引发“差评”登上网络热搜。

面对游客不满,隰县不辩解、不推诿,而是真诚接受批评,用贴心服务温暖人心,用有力行动快速改进,动员全县3000余名党员干部在一线提供志愿服务。副县长现场唱歌安抚游客、文旅局长扮唐僧与游客互动、公安局长现场指挥秩序、全县党政机关腾出停车场……

一个个暖心之举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了隰县努力改进旅游体验的诚心,不少网友点赞:“真诚永远最能打动人。”

“小西天看过了,玉露香梨带上了。”这是很多外地游客离开隰县时留下的一句话。但他们不知道,全国有很多地方种玉露香梨,但偏偏隰县香梨走红,并非只是地理条件适合这么简单。

在隰县玉露香梨智能化分选基地,工作人员把包装好的玉露香梨运往出货口(2021年9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隰县种梨历史悠久。千百年来,隰县种植过金梨、铁梨、鲜水梨、木瓜梨等众多品种。山西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杨盛说,最初选择在隰县推广玉露香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中了这里悠久的种梨历史。

更重要的是,当地推广玉露香梨的决心。去年刚退休的隰县果业局干部杨林祥至今仍记得当年起步时的艰难。农户怕风险不愿种,政府免费送苗。政府还组织家里有地的干部带头种,甚至一度把玉露香梨推广面积作为乡镇一项硬任务来抓。

“2008年全县玉露香面积不到2000亩,正是县委县政府久久为功,最终发展到现在的23万亩,全县80%土地种植梨果,80%农民从事梨果,80%农业收入源自梨果。”杨林祥说。

如今,隰县被称为金梨之乡,玉露香梨以“咬一口、流一手”的优质品质,受到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图为山西隰县小西天景区(2024年9月1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哲 摄

接得住“流量”承得起“留量”

小西天的热度已成常态,景区小、需求大的考验越发艰巨,靠真诚留客只能应一时之需,努力提升旅游体验才是长久之道。玉露香梨虽好,也不能一劳永逸。未来如何应对挑战,继续保持发展态势,隰县已有路线图。

赵会兵说,让小西天出圈的心愿完成了,但离旅游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正着力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加快推动全域旅游,提供更多优质旅游目的地,减少游客等待时间,把各项服务的软硬件都提升上来。

目前,隰县正以小西天为龙头,积极开工建设晋西革命纪念馆综合服务中心、梨博园民宿、小西天戏台、黄土地质公园观景台等项目,谋划储备了隰县小西天基础设施提升、博物馆、科普馆等项目,持续为全域旅游城市建设注入动力,努力将隰县优质旅游资源串珠成线。

同时,隰县玉露香产业也已经从做大规模转向做强品质。隰县果业局负责人说,目前全县正在推动玉露香梨标准化种植,用绿色有机和高品质拓展高端市场,用数字赋能跟踪市场差异化需求,进一步巩固提升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美誉度。

近年来,隰县已经举办了多届玉露香梨花节、采摘节以及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活动,成功打造了“玉露香梨+旅游+文化”的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隰县,这座古城充满活力的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