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饺子”改变一个村(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一盘饺子”改变一个村(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2025-03-20 09:16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迎着春光,记者一头扎进一家饺子馆。

这家饺子馆,在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殷庄村。掀开门帘,只见透明厨房内,5个穿围裙的大婶正围成一圈包饺子。擀皮、裹馅、捏皮……

仔细瞧,饺子干净、规整。一旁,另有两人将饺子用薄膜包装好,放入盒中。

显然,这饺子不是自己吃的,而是卖的。

殷庄村为啥要做饺子?“地下没矿藏,地上缺风景,让村民富起来,村里要想点招。”村党支部书记孙红昌解释。

地方再差,也有发展亮点;再难,总有解决办法。基层工作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孙红昌想:要找到村里优势,看看能不能找到突破口。

去村里转一转。孙红昌发现,好几户人家在煮饺子,香得很。“村里人会包饺子,算不算优势?”孙红昌有些犹豫。

转出村去,孙红昌来到新乡学院大门口,只见一些学生陆续在门口取着外卖。“新乡有河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在校学生20多万人。”反复思索后,孙红昌一个念头冒了出来:何不组织村民,包好饺子卖给学校?

和村民一开会,大家一拍即合。村里种菜、种麦,不缺原料;包饺子轻车熟路,要多少都没问题。

众人连连叫好。突然一人发了话:“学校那边,谁去谈?”“得抓紧联系上!”孙红昌准备行动。

几天后,孙红昌便找到了机会。红旗区委书记刘宏锋来村里,听了村里的困难,揽下活儿:“我去和学校谈。”

好消息传来:和学院达成初步合作协议。饺子如果好吃,再谈后续合作。

殷庄村里,大家为了饺子事业忙活起来。原来闲置仓库装修后,成了饺子加工厂。村里党员牵头,找到几户村民,先培训、再上岗。

“要做就要做正规,保证美味实惠,更要保证安全健康!”孙红昌跟村里合计起来。殷庄村以“前店后厂”形式,办完必要的手续,办起饺子加工厂、饺子馆。饺子皮薄、馅儿大、现包、实惠,学生很满意,学校打来电话:要长期合作,还要加订!再后来,区里领导也处处介绍,当起了宣传员。辖区部分高校、企业和政府单位食堂,纷纷常态化采购殷庄村饺子。

饺子让殷庄村变了。一变,包饺子的村民荷包变鼓了,他们多是农村低收入人口;二变,村集体收入也变多了。此时,孙红昌又有了新想法:不定期举办“爱心饺子宴”,邀请全村70岁以上200位老人免费吃饺子。邻居们坐一块儿吃,让媳妇给婆婆端饺子,让婆婆给媳妇添饺子……嬉笑颜开间,矛盾消融了、感情增进了。

饺子带来的变化,还不止这些。“我们还探索了‘生产+冷藏+深加工’的模式,上级又配了衔接资金,我们买了设备,建成石磨香油加工厂。”孙红昌嘿嘿一笑,“另外,我还在搞直播带货。现在看的人虽然不多,但我坚持每天播1小时。”采访时,区里干部介绍孙红昌,都要夸一句:“现在他嘴皮子溜的,和相声演员差不多。”

当然,殷庄村的饺子,只是区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小方面。近些年,红旗区以种业经济、设施农业为主线,加快乡村产业发展,2024年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4427.1元。

在资源匮乏的殷庄村,记者一路走一路看。透过一盘饺子,看到这里干部殚精竭虑、想方设法的干劲,也看到了乡村全面振兴事业充满光明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25年03月20日 08 版)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