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春耕”热,不误好农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海上“春耕”热,不误好农时

2025-03-17 09: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3日早晨,海雾像一层薄纱,轻轻地笼罩在福建连江黄岐半岛,远处整齐的渔排和若隐若现的无人岛屿,构成一幅“海上牧场”的美丽画面。

雾气渐渐散开后,记者从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村码头乘船赶往渔民们劳作的渔排,扑面而来的海风满是咸腥味。

随着天气转暖、海水温度逐渐升高,连江县迎来了鲍鱼投苗的最佳时节。苔菉镇后湾村的渔民们抢抓农时,每天早早地来到渔排上,将个头如指甲盖大小的鲍鱼苗倒入笼中,再将笼子投放入海。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是海上‘春耕’的关键时候,我们每天早晨5点左右就要出海投苗,确保在5月前将苗投放完毕。”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村鲍鱼养殖户吴滨洲说。

吴滨洲是连江县的鲍鱼养殖大户,去年他家鲍鱼投苗量达1亿粒,今年准备投放超1.2亿粒。连日来,他每天都请来了数十个帮手,既有当地的村民,还有来自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工人。

来自四川的袁建明说,他已经在连江苔菉生活20年了,每到鲍鱼投苗季节,都会来这里帮忙。此时,码头上,数十名渔民正有序地分拣着大小不同的鲍鱼苗,并将分好的鲍鱼苗装入笼里,运往海上养殖区;渔排上,渔民们正紧张有序地将鲍鱼苗装入笼里,放入海中;海面上,还有数十艘大大小小装载着鲍鱼食物的船只在渔排中穿梭,一派繁忙的海上“春耕”景象。

“今年所投的是我们自主培育的苗,是绿鲍与本土皱纹盘鲍杂交的新品种绿盘鲍,这种鲍鱼长势快、口感好,而且成活率高,相对也耐高温。”后湾村从事鲍鱼养殖30余年的养殖户吴永寿介绍,“除了采用新品种外,我们还打算采取‘南鲍北养’的新型养殖方式来提高鲍鱼产量、提升附加值。”

近年来,连江县为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不断开展鲍鱼养殖技术创新,全面推行生态养殖,养殖海域逐渐从近海走向外海,鲍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连江县是我国鲍鱼主产区之一,鲍鱼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鲍鱼之乡”。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部门统计,该县2024年鲍鱼总产量达5.93万吨,预计今年全县鲍鱼投苗量将达20多亿粒,养殖规模与去年相当。

(记者林善传)新华社福州3月15日电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