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柯桥:“驻村融治”换来“惠风和畅”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绍兴柯桥:“驻村融治”换来“惠风和畅”

2025-03-17 09:2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早春的阳光给山水环绕的谢家坞村染上一层浅金色,沿路台门错落,有的农家小院门匾上“惠风和畅”四个大字,诉说着此地村民的精神追求。

这是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一个小小村庄,却汇集了多家农庄、采摘基地、民宿露营基地等,一到节假日游人如织。自2003年以来,谢家坞村将驻村指导员制度先行地的优势转化为村庄共富优势,靠治理得发展,靠发展惠民生,成为“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

“惠风和畅”的民风离不开“天朗气清”的治安守护。柯桥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陈福连介绍,近年来,柯桥公安坚持以融警务理念、融治理方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形成以“六员五驻、五融五治”为主要内容的“驻村融治”标准体系,推动农村社区共治警务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陈福连介绍,近3年来,全区警情、案件逐年下降,未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事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97%以上,实现省级平安区“十九连冠”。

柯桥拥有着京杭大运河绍兴段内的精华河段,王羲之在此写下《兰亭序》成为书法史上一座高山。“‘三惠’淳民风——惠民、惠商、惠企,‘五和’畅民意——乡村和美、家庭和睦、民风和顺、社会和谐、产业和盛,是我们驻村融治工作的主抓手,也是社区治理的目标。”兰亭派出所负责人说。

日常工作就是把一件件小事做实做好。兰亭派出所没有太多“惊心动魄”,年初两名60多岁的村民打架算得上大事儿了。民警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出警,发现是因为田间过道问题产生冲突,现场可以看到一条过道已被菜地挤得只剩十几公分宽。

“随着老人们不断离开,这块地原来到底是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但路越来越窄是事实。”村委会负责人说。经过调解,两家人先暂时平息了怒气,但出警民警并没有就此止步,多方了解情况后很快同村委商定好解决办法,随后在村务联席会议上,联合村干部和双方子女协商确定道路宽度70公分。双方至此握手言和,矛盾根源彻底消除。

村务联席会商是兰亭派出所“驻村融治”工作方法之一,驻村民警固定参加每周的村务联席会议,一方面掌握村里的大事小情,另一方面,把日常反映出来的、非派出所一家单位能处理好的事项放到会上讨论,促使各项纠纷得到妥善处置。

驻点不断前移,警力持续下沉,“融”的效果逐步显现。据统计,近3年,柯桥区民警平均在社区时间提升至86.3%,警民双向熟悉率达到84.7%。

柯桥大渡社区治安成效同样显著。这个社区有28个少数民族,19个国家近300名外国人,常住人口达2.5万人,“新柯桥人”占比超七成。

“我们以身份融入共治力量,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聚合强化社区警务团队和纺城义警团队建设,‘大渡老娘舅’‘法律帮帮帮’等品牌义警队成为社区治理的好帮手。”大渡社区警务室负责人介绍。2024年,大渡社区总警情同比下降18%,矛盾纠纷30天化解率达100%,五类案件零发生。

民之安乐皆由治,基层治理“千道题”,柯桥公安用地方标准的形式起草了“驻村融治”工作规范,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服务交出了“柯桥答案”。

绍兴市副市长、公安局长汤文全说,下一步,将以柯桥为样板,加快“驻村融治”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枫桥警务现代化,为全国、全省公安机关提供更多“共治”样板。

(本报记者刘婧宇)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