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风采丨钟团玉:以武兴村的畲村“女当家”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巾帼风采丨钟团玉:以武兴村的畲村“女当家”

2025-03-12 09:26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福州3月11日电 题:钟团玉:以武兴村的畲村“女当家”

新华社记者李昊泽

晚饭时间后,福建省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里最先响起的不是广场舞曲的旋律,而是村民们练武时的呼喝声。在村部旁的一块空地上,村民们正摆开阵势练习一套风格古朴的拳法,站在前面领拳的女子一身短装打扮,一招一式行云流水、虎虎生风,她正是金斗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钟团玉。

“我是在练拳的声音里长大的。”金斗洋村素有“畲族武术之乡”的美誉,古时为抵御匪患和山中野兽,村中诞生了畲族拳,数百年传承不辍。在钟团玉儿时的记忆里,电灯尚未普及全村,但家家户户忙完白天的活计后,或借着村里祠堂的灯光,或在自家庭院中点上一盏煤油灯练拳,呼喝声此起彼伏,入夜方休。

钟团玉(左)与自幼习武的村民雷锦玉交流畲族武术。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很小我就对武术产生强烈兴趣。”10岁时,钟团玉便在村里老拳师的指导下开始扎起马步,正式学习村中拳法。

1995年,17岁的钟团玉成为村里第一个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女孩,在赛场上施展的一套畲族拳刚柔并济,技惊四座,一举斩获铜牌,从此正式拉开了她和畲族武术在海内外大小赛事上获奖的序幕,“走的地方越多,越能意识到畲族武术的珍贵,这项技艺要是失传就太可惜了。”

高中毕业后,钟团玉回到金斗洋,一面担任村团支部书记,一面精进武艺。2017年,她成为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畲族武术(福安金斗洋畲族拳)代表性传承人。

然而,畲族武术的传承却遇上了难题:同许多乡村一样,金斗洋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求学就业,夜晚再难听到村民练武之声。“我突然意识到,畲族武术的传承与村里的发展不可分割,村子兴旺才能留住人,留住村里武术的根和魂。”钟团玉说。

2021年,钟团玉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女拳师变成了金斗洋村的“女当家”。凭着外出比赛走南闯北开拓的见识,她很快找到了方向,“尚武,是金斗洋的底色,为什么不能是村子发展的特色呢?”

找准以畲族武术为特色的兴村之路,钟团玉带领村民们谋划起畲族拳体验、研学等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将老屋旧舍修缮改造为具有畲族风情的民宿、农家乐,结合村中农特产品推出“周末农家乐+畲家三宝(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畲族武术节目演出”的乡村文旅套餐……

短短几年时间,金斗洋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武术主题村,平均每年开展表演活动40余次,吸引游客约2万人次,村财收入也由2021年的2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50万元。钟团玉还通过这种“以武聚客兴业”的发展模式,带领金斗洋联合周边村庄形成畲乡特色产业集群,探索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钟团玉(右)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商谈村容进一步改造提升方案。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村子愈发兴旺,不少村民也回到金斗洋做起了“民宿主理人”“武术演员”,村民练武时此起彼伏的呼喊声再度重现。每逢寒暑假,前来研学体验的学生们到访,村里便更加热闹起来。

今年,钟团玉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非常高兴。“钟书记是村里的领拳人,也是全村人都服气的领头人。村子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村民钟刘华说。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