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探索保障房“以购代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天津探索保障房“以购代建”

2025-03-12 09: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天津市津南区和泓葛沽湾首府小区,张秀起老两口正在新家的阳台上浇花。2018年拆迁后,张秀起一家在外“漂泊”了近7年,今年年初搬进这套89平方米的小三居。“住进新房子,心里很踏实。”张秀起的嘴角扬起笑意。

在津南区葛沽镇,像张秀起这样的家庭还有近千户。2007年启动示范镇建设以来,葛沽镇累计拆迁15568户,建设还迁房22237套。但随着时间推移,安置缺口大、过渡费攀升等问题逐渐显现——高峰时,未安置面积达14.5万平方米,每季度过渡费支出达800万元。

一边是高额的政府支出,一边是群众迫切的还迁需求,怎么办?津南区提出“政策合法、程序合规、资金平衡”的解题思路,一场以“消化存量房产”为契机的改革就此展开。

津南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和泓葛沽湾首府小区为新建商品房小区,存量房源多,开发商资金压力大,经多方协商,成为还迁目标房源。项目严格遵循“村级申请、镇级研究、区级审批”流程,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小区651套房源进行专业评估。为破解资金难题,津南区协调区属国有企业先行垫付1.09亿元购房款,财政部门建立资金动态监管机制,确保土地出让金与购房款形成良性循环。

在和泓葛沽湾首府小区,记者看到大门口张贴的“一房一价表”,每套房的补差价格一目了然。工作人员正向未安置人员王先生解释相关政策:“您家原有安置面积80平方米,选这套105平方米的房子,补差部分按评估价可以打折……”整个过程按照“自愿申请、自主选房、自愿补差”的原则,通过“成本核算、市场评估、协商谈判、企业让利、政府激励”合理分摊政府采购价格和群众补差价格。

针对部分村民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津南区还出台“待遇让渡”机制——由原来的村民先置换后补偿,改为补偿款直接冲抵村民的补差房款,大大降低了置换门槛。

村民住房安置问题得到解决,政府安置费支出大幅减少,房地产企业也因此获益,津南区保障房“以购代建”的举措,带来了“三赢”局面。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