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青年说|90后“羊倌”的乡村振兴梦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两会青年说|90后“羊倌”的乡村振兴梦

2025-03-11 09:31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兰州3月10日电(记者李杰)“从小就放羊,我对羊太熟悉了。”30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忠山,自诩“羊倌”,无论是谈起儿时生活,还是未来打算,羊始终是他故事的“主角”。

在张忠山的家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很多村民靠放羊为生,当地“无牛羊不成家,无手抓不成席”的俗语便是最好的注脚。张忠山儿时与羊为伴,从山的这头赶着羊群去山的那头,羊群低头吃草时,他总爱抬头望向远山。

在东乡族自治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张忠山查看羊羔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大专毕业后,张忠山鼓起勇气走出大山,去过上海,到过浙江,摆过地摊,干过餐饮,见识了时代的发展。2017年,他回到大山,选择再次与羊为伴,但这次不同的是依托电商平台,趟出了一条创业道路。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电商了。”张忠山说,得益于在东部沿海地区闯荡,以及自己对电商的兴趣,2013年他就在淘宝上开了店铺。2017年,甘肃省市县区组织了丰富的电商及创业培训课程,吸引着这个游子归来,“社会发展太快了,我们年轻人更得抓紧时间建设家乡。”

从通过网络平台代卖“东乡贡羊”开始,张忠山逐渐发现家乡的羊肉很受市场欢迎,但是在肉质控制、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等方面存在短板。为了更好强农、惠农,2018年4月,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张忠山成立了东乡族自治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起初只有5户社员参与,但张忠山明白只有让大家切实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才会有更多人加入,进而惠及更多乡亲。为了保证羊肉的鲜美,他在合作社推广品种更佳的湖羊养殖,同时手把手教社员饲料配比、养殖管理等技巧。为了保障销量稳定,他不断学习电商运营技巧,“电商发展迭代太快了,不学习就会被淘汰。”

在东乡族自治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场,张忠山(右一)查看羊羔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在他的努力下,社员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有68户356人。2019年,张忠山成立甘肃麦清尘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从牛羊繁育、养殖育肥、分割加工到线上线下销售的全产业链企业,“就是想尽自己的力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

2023年,张忠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其实心里特别忐忑,感觉压力也更大了。”张忠山说,这份责任也让我意识到产业发展的眼光和格局要更大些,不仅是带动东乡县,带动临夏州,甚至还要研究全国的牛羊市场,助力甘肃牛羊走得更远。

在东乡族自治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张忠山(左)和同事一起整理冰柜内摆放的羊肉样品。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过去,张忠山更多思考如何养、怎么销,现在更看重全产业链条的布局。在他看来,全产业链发展才能降低成本,帮助当地村民更好抵御市场价格波动,还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农村‘一老一小’留守问题,就是因为乡村就业岗位少。”张忠山说,如今企业用工60多人,平均月工资7000元左右,既为年轻人提供培训和一线屠宰加工等工作机会,又提供参与企业策划等。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其创办的合作社与企业已带动村民2000多人,人均收入年增幅8%左右。

2024年,他不仅前往郑州、济南、南京、杭州、深圳等地,看市场、学经营,还前往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参观,“只有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才能走出大山,去往更广阔的市场”。今年,他还希望能在国际上开辟市场,让甘肃羊肉走向世界的餐桌。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