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国强委员:用人工智能“种”出林业未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范国强委员:用人工智能“种”出林业未来

2025-03-11 09:20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标题:范国强委员:用人工智能“种”出林业未来

“传统的林木育种周期长、效率低,一个优良品种往往需要三四十年才能培育出来。”在长年的科研生涯中,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委员发现,这种“爷爷栽树、孙辈乘凉”的漫长周期,早已与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去甚远。

如何通过科技创新破解林业发展的“育种困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是为了“会育种”,更是为了“慧育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精准预测林木性状、快速筛选优异基因、智能优化育种方案,从而大幅缩短育种周期、提升效率与精度。”范国强委员介绍。

然而,要实现技术的完美应用并非易事,不同林区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导致跨区域数据共享犹如“方言对话”,让AI模型听得“一头雾水”。“因此,建立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统一数据标准与共享机制同样重要。同时,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林木人工智能育种核心技术攻关。”范国强委员说。

在科技加持下,更多优质、高产、抗逆的林木新品种将为国家木材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支撑,助力林业发展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