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两会丨一见“青”心:住房、教育、婚育,你关注的这些事儿如何解?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青年与两会丨一见“青”心:住房、教育、婚育,你关注的这些事儿如何解?

2025-03-10 08:55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一见“青”心:住房、教育、婚育,你关注的这些事儿如何解?

新华社记者任沁沁、董博婷、唐健辉

“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发放育儿补贴”等报告内容一举冲上热搜……住房、教育、婚育,这些青年们关注的问题,全国两会给出答案。

青年眼中的“好房子”

“这座城市里的万家灯火,希望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盏。”拥有一个适合且稳定的住所,是许多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两会,“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什么是青年眼中的“好房子”?“上班近”“公共设施全”……28岁的快递员小张的目标,就是在大城市努力奋斗,在老家给爸妈买上“好房子”。

9日下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说:“大家希望住的房子层高能高一点,通风、采光能好一些,密闭性、隔音性能够强,室内空气能够洁净、温度适宜,既不干燥,也不湿冷。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将住宅层高标准提高至不低于3米。”

倪虹说,建设“好房子”,将重点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方面抓好落实。

走进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的一处人才公寓,窗明几净的三室一厅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公寓楼下有书社、茶歇室及健身设施……

青年安居梦,政府心头事。

“芜湖正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针对青年‘安居梦’,广泛建设人才公寓,为青年人才打造安放身心的港湾。”全国人大代表、芜湖市委书记宁波提出,有“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更要有“真心实意”的小细节,让租房、购房支持覆盖面更广、申请流程更简便,不断探索适合青年实际情况的租购方案。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90后”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春燕说,从过渡住房、租房到购房,希望全链条为青年安居保驾护航。

数字之光照亮教育未来

教育,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提法,让广大青年学子眼前一亮。

如何更好保障青年人不失学、上好学?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和本金延期偿还政策将延续实施,预计惠及学生3400多万人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介绍:“今年将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去年扩招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

“教育对于山里孩子来说是希望,是改变,是走出去看世界的窗口,是回过头建设家乡的支撑。”“95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拉果乡阿布洛哈村党支部书记吉列子日说,如今,数字教育的光也照进来了,深山青年也想拥抱新技术、新未来。

2025年伊始,创新的力量让年轻人兴奋,如何拥抱AI浪潮,向新求索?

在“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说,今年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指导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精准的培养,实现人机互动协同的培养,助力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瞄准加快推进教育智联网建设。

从象牙塔到职场,怎么“无缝衔接”?学子们尤其关注。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企业应有作为:“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为青年人才提供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生产力的广阔舞台。”

“择一业精一事,不断更新知识、完善技能,青年人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首都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京开高速公路管理分公司榆垡收费管理所收费班长王争说。

加快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

这两日,“发放育儿补贴”一举冲上热搜。不少网友留言,期待“快点推进具体举措”……

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发放育儿补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用‘真金白银’支持增强生育意愿的信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倪邦文认为,要进一步形成综合性支持举措,助力育龄家庭优生优育。

“如今,青年一代更加重视家庭发展和个体全面发展之间的平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建议,积极为青年群体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共担育儿责任创造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

“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提高青年对未来的信心至关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总裁王臻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也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托育新模式,努力为员工育儿提供暖心支持。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