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要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跑”

2025-03-09 11:11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举行。上午8时,六位全国人大代表承载着基层的声音与民众的期待走上这民心的桥梁,在镜头前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和生动故事,绘制出一幅幅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壮美画卷。

一身崭新的红衣、一头微卷的短发,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华明街道胡张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玲亮相本场“代表通道”,展现了农村基层代表的自信与精气神。“作为一名党员和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就是要在致富路上带着乡亲们使劲跑,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承诺。”她面对镜头用淳朴的乡音饱含深情地述说40多年来扎根胡张庄村,带领村民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乡村振兴故事。

杨宝玲回忆,1981年她从山东临清嫁到被称为天津“北大荒”的胡张庄村,那里还是一个十分贫苦的小山村,有着“芦苇荡、胡张庄,有女不嫁胡张庄”的说法。但她深信,村子有资源条件也有发展空间,只要村民齐心协力,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子。从2006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到2010年成为村党总支书记,一路走来,杨宝玲逐步带领胡张庄村找到了打开绿色发展之路的三把“金钥匙”。

第一把“金钥匙”是让葡萄藤结出“致富果”。上世纪90年代,胡张庄村在盐碱地上种起了葡萄。2008年,胡张庄村以葡萄产业为抓手,引进大棚种植项目和葡萄酒厂,同时建立营销网络,打通农产品外销渠道。如今,该村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并成功申请了“胡张庄”集体商标。

第二把“金钥匙”是让盐碱地种出“丰收苗”。胡张庄村位于天津市东丽区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除有2000亩的葡萄园外,还有3000亩的养殖水面。该村一手抓葡萄种植、一手抓水产养殖,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村人拧成一股绳,人均纯收入从2000余元激增到2.8万余元。昔日贫瘠荒凉的盐碱地成为了乡亲们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由此,她探索出了第三把“金钥匙”——让“北大荒”种出“幸福花”。如今胡张庄村正在深挖各类资源,打造集田园风光、休闲采摘、文化旅游、教育研学于一体的田园项目,实打实地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胡张庄共富之路的故事还在继续。“对胡张庄这片土地我爱得深沉。我愿意坚守在这里,和乡亲们一起为乡村振兴事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杨宝玲说。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