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答记者问——把乡村振兴蓝图和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答记者问——把乡村振兴蓝图和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2025-03-09 11:05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后,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在“部长通道”上回答了记者提问。如何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的预期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得怎么样了?下一步如何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前提下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韩俊就相关问题回应了社会关切。

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去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了1.4万亿斤的新台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对此,有媒体提出,这一目标如何实现,以及如何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韩俊首先分析了当前的粮食生产形势:“去年,我们克服了比较严重的高温干旱、极端洪涝、超强台风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获得了这么一个好的成绩,是高位基础上的丰产稳产。”他表示,1.4万亿斤粮食摊到全国14亿人头上,人均就是500公斤,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口粮主要是稻谷和小麦,长期以来自给率超过95%;谷物不包括大豆的话,自给率也保持在90%以上,可以说做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

韩俊强调:“把粮食产量抓上去,要费很大功夫,但如果大家都不重视的话,掉下来很容易,所以不能轻言过关,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这根弦要始终绷紧。”

如何看待1.4万亿斤左右的粮食生产目标,韩俊回应:“去年粮食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是有技术支撑、投入支撑、政策支撑的,近3年,我国粮食产量平均已经超过1.39万亿斤,政府工作报告将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纳入主要预期目标,是经过严格科学论证的,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对此,韩俊表示,农业农村部门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具体从哪方面入手?韩俊表示,首先要抓好稳面积、增单产、提品质、强科技。努力稳住17.9亿亩粮食播种面积,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今年再建8000万亩左右高标准农田,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增单产方面,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持续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四良”深度融合,把试验田里的高产成绩转化到广阔的农田上。提品质方面,培育推广优质稻谷、优质专用小麦、高油高产大豆等优质品种,扶持现代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生产更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强科技方面,聚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效能,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要推进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其次,要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去年,农产品需求出现阶段性偏弱,一些农产品进口量比较大,整个农产品的价格在往下走。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通过托市来稳价,通过增加储备来稳定市场的预期,通过进出口调控来更好地实现稳定市场的目标,目前调控政策见效明显。韩俊表示,农业农村部将会统筹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进口,继续释放明确的信号,加强预期引导,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保障农民种粮有基本的收益,调动农民种粮务农的积极性。

此外,韩俊还强调,要抓好责任落实。将实施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各地把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考核,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把确保粮食安全这个头等大事抓得更实。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拓展,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得怎么样了?

面对记者的提问,韩俊说:“过渡期以来,脱贫攻坚期的政策总体上是保持稳定的,我们强调‘四个不摘’,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和拓展。”

返贫致贫的风险显著降低。韩俊表示,农业农村部门每年都要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体开展监测。农业农村部建立了专门的防返贫致贫大数据平台,对监测对象每一户的情况都能及时掌握。每个村都有基层组织和驻村工作队,只要纳入了监测对象,有返贫致贫的风险,各种帮扶措施会第一时间跟上,进行精准帮扶。“这套工作机制建立起来以后,返贫致贫的风险已经很低了。”韩俊说。

从收入来看,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4年高于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平均速度。韩俊进一步解释:“我们有832个脱贫县,过渡期都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整个脱贫地区,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的规模这4年一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现在他们出去务工有路费补贴,农民增收的渠道在拓宽,脱贫地区的发展后劲在增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方面的成果得到了切实巩固。”

“现在返贫致贫的风险始终是存在的,今年是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农业农村部将会进一步提高监测帮扶的效能,分类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加大对务工就业的支持力度,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继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消费帮扶等工作。”韩俊表示。

韩俊强调,总之,就是要落实精准方略,盯住每一个有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发现一个、帮扶一个、化解一个,确保不发生规模性的返贫致贫。

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把施工图进一步细化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过渡期以后,怎样更加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中央已经把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绘就了,我们还要把施工图进一步细化,要把蓝图和施工图变成实景图。”韩俊说。

韩俊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了全面部署,做好这项工作,就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五大振兴”抓实,特别是要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农村要实现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这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瞄准现阶段农民需求很迫切、现在能够干、干几年能够出成效的重点实事。”韩俊强调。要聚焦乡村道路、供水、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民生关切,加大投入力度,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备度、公共服务的便利度和人居环境的舒适度,让农民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既要塑形又要铸魂。乡村振兴不振兴,不光要看农民的腰包鼓不鼓,还要看乡风好不好。”韩俊指出,当前,一些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存在高额彩礼、人情礼金负担重、豪华丧葬、孝道式微、老人赡养难等问题。他强调,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宣传和发动群众,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

此外,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先后走上“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