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绘“丰”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春潮涌动绘“丰”景

2025-03-09 11: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惊蛰过后,麦苗返青、油菜抽薹、早稻育秧……全国多地陆续进入春耕春管关键期。记者日前在安徽、江西、山东等多个粮食主产省看到,广大粮油种植主体不负农时,精耕细作提单产、模式更新谋高效、“新农具”上阵成潮流,春耕春管新变化绘就今年粮油生产好“丰”景。

精耕细作提单产

3月6日一大早,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吴晨阳来到种粮大户田素平的合作社,指导早稻育秧工作。只见田素平打开包装袋,将一袋袋稻种倒入浸种池中。

“浸种是防治早稻病害的重要举措,一般要达到72小时。”田素平说,“育秧环节大有门道,浸种之后营养土的基质配比、稻种盘播量、秧田温度管理等都考验着精细化管理水平。”

庐江县是安徽双季稻主产区,常年播种面积50万亩以上。吴晨阳说,这几年庐江通过省级科研院所开展精耕细作试验示范、农技人员到田指导农户应用增产集成技术等方式,带动核心区早稻增产近10%。

近年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是农业农村领域的重要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推进水肥一体化,促进大面积增产。

在齐鲁大地,大雪过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栽培团队负责人张宾来到临沂市郯城县泉源镇等地查看苗情。

像张宾这样的农技专家下沉地市开展技术指导已成趋势。山东省在六大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启动了省级技术专家帮包工作,通过推广增产复合技术,让身在田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种植凭经验到种粮“懂门道”。

模式更新谋高效

眼下正是春季田管关键期,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安驾庄镇,“90后”种粮大户汪龙正操纵着平移式自动喷灌设备,在1000亩平坦田地里忙碌。

记者注意到,这里与多数农田最大的不同在于田垄“消失”了。“过去田垄主要是为了引水灌溉、分清地界。现在没了田垄,浇地反而更高效,1000亩地最快5天就能浇完。”汪龙说。

近年来,肥城市推广“减垄增地”种植新模式。“‘减垄增地’看似只是去掉田间土埂,实际是将分散的土地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作为受益者的汪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减垄”增加了种植面积,同时引入微喷带、立杆式、地埋式等喷灌设施,小麦亩均增产约10%,设施更新带来水、肥、人工等成本降低100余元,亩均纯收益可增加150多元。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是各地近年来让春耕更高效的重要手段。在江西省樟树市永泰镇车埠村,3名农机手驾驶着旋耕机在种粮大户沈志军家的400亩田地里来回穿梭。“以前耕田用的是自家小型手扶拖拉机,一天只耕5亩地。”沈志军说,现在他从乡镇农机合作社购买服务,效率比传统方式提升了3倍,性价比还高。

“新农具”上阵成潮流

江西是全国油菜主产区。近年来,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当地农业植保。今年开春以来,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飞手”尹伟伟接到了周边乡镇4000多亩油菜田的管护订单。

智能化、信息化装备已成为种植主体们的“新农具”。在农业大省安徽,去年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51.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安徽近年来持续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能力,不断夯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供责任。

3月7日午后,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有限公司农业一场场长徐仲伟,正操作植保无人机为2000多亩旺长的麦苗进行化学控旺。“我们农业一场种了近9000亩小麦,今年之所以能清晰地界定旺苗范围,离不开首次投入使用农业数字化智慧种植管理平台。”徐仲伟说。

目前,龙亢农场架设了多台土壤分析仪、苗情监测仪等智慧农业设备。结合农业数字化智慧种植管理平台“四情监测”系统反馈的实时数据,田间巡检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监测系统反馈的苗情状态,以及田间实地调查情况,农技专家形成春季田管指导方案。徐仲伟说:“‘新农具’的效用是帮助广大农户实现了节本增效。”

(据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记者水金辰、叶婧、熊家林)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