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更好为西部留住人才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怎样更好为西部留住人才

2025-03-08 15:08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原标题:怎样更好为西部留住人才

嘉 宾

马怀德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李星委员(宁夏大学党委书记)

双少敏代表(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亚雄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加强东中西部人才协作”。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当前西部地区发展情况如何?高校毕业生前往西部就业的情况如何?怎样更好为西部留住人才?听听代表委员怎么说。

西部地区发展优势明显、空间广阔

记者:西部地区目前发展情况如何?有何突出优势?

马怀德: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成为经济的强劲引擎;凭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业开始成为当地重要支柱;特色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迅速,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大开发正从过去以建设为主的模式,向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需要大量有识之士加入其中。

李星:近年来,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西部地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为西部地区各项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三是西部地区的文化和生态多样性也为文化旅游、绿色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双少敏:近年来,西部地区以提供创业补贴、住房保障和职业发展支持等多种措施,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同时,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和科技创新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机遇。

西部地区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记者:请谈谈为西部地区留住人才,你们有哪些经验做法和具体实践?

马怀德:近年来,中国政法大学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对口援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选拔优秀教师援派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为学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人才保障,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去年10月,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伊犁师范大学合作建立经济学虚拟教研室,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培养边疆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扎实开展研究生定向培养工作,依托学校法学学科优势,为西部地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法律人才。

李星:我长期在银川从事教育工作,在固原也工作过五年,许多优秀学子在西部求学期间表现出色。近年来,宁夏大学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提升人才待遇等举措,为西部人才“引育用留”发挥了积极作用。2024年,宁夏大学7000多名毕业生中,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达76.51%,留在宁夏工作的有61.39%。我们将继续通过政策引导、环境优化和产业发展,进一步放大西部地区优势,吸引更多人才到西部建功立业。

双少敏:近年来,西部地区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匹配度提升。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匹配度也越来越高。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记者:如何加强高校及西部地区人才工作,让更多人才在西部的广阔天地里实现梦想?

马怀德:把人才留在西部,要优化特色产业人才培养结构。针对西部地区天然禀赋,加强环保、绿色开采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依托西部地区丰富的文旅资源与生态资源,着重加强特色文旅、跨境文旅、生态文旅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同时,在农业现代化、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助力西部地区新兴产业崛起,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星:政府应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提供更多的就业补贴、住房优惠和创业扶持,为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高校应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为学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西部地区应注重打造特色产业,比如绿色能源、文化旅游,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双少敏:高校应紧密结合西部地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调整学科专业布局。针对西部的生态、能源、农业和文旅产业,开设相关专业,使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建设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高校还应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强化实习实训,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