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乡村——大山巾帼“领头雁”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可爱的乡村——大山巾帼“领头雁”

2025-03-08 15:03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新安村,贾宥凌在茶园里采茶(2024年4月20日摄)。“90后”苗族姑娘贾宥凌是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中坪村一名返乡创业青年。2019年,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四年后,贾宥凌回到家乡创业,成立了一家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苗家凌子”绿色食品品牌,借助直播和短视频销售大苗山的农副产品、宣传家乡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中坪村,贾宥凌(左一)在收茶叶(2024年4月20日摄)。“90后”苗族姑娘贾宥凌是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中坪村一名返乡创业青年。2019年,大学毕业在外工作四年后,贾宥凌回到家乡创业,成立了一家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苗家凌子”绿色食品品牌,借助直播和短视频销售大苗山的农副产品、宣传家乡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白见村板朝屯,颜茜茜(左三)、父亲颜建条(左一)和村民们在展示刚刚采摘的芥菜(2025年3月6日摄)。30岁的颜茜茜是当地一名返乡创业青年。2021年,大学毕业后在机场工作了五年的颜茜茜,辞职回到家乡创业,和父亲颜建条成立了农业公司,采用“公司+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加工厂”的经营模式,发展竹笋和蔬菜的种植、研发、腌制产业,探索传统腌菜产业规模化、高品质生产新模式。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成团镇六道村,颜茜茜在公司生产车间里展示腌制的酸菜(2025年3月6日摄)。30岁的颜茜茜是当地一名返乡创业青年。2021年,大学毕业后在机场工作了五年的颜茜茜,辞职回到家乡创业,和父亲颜建条成立了农业公司,采用“公司+种植基地+合作社+农户+加工厂”的经营模式,发展竹笋和蔬菜的种植、研发、腌制产业,探索传统腌菜产业规模化、高品质生产新模式。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一家餐馆,负责人吴葵花(右一)和员工们在摆放餐具(2025年2月28日摄)。吴葵花经营餐馆22年,长期为当地农村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并收购偏远山区群众种植的蔬菜。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一家餐馆,负责人吴葵花(右三)和员工们在展示菜品(2025年2月28日摄)。吴葵花经营餐馆22年,长期为当地农村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并收购偏远山区群众种植的蔬菜。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六堡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韦洁群(右)和女儿石濡菲在展示六堡茶(2025年2月21日摄)。多年来,母女俩依托六堡茶原产地和六堡茶历史文化等优势,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六堡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韦洁群(右一)和女儿石濡菲(左一)向小学生介绍茶文化(2025年2月21日摄)。多年来,母女俩依托六堡茶原产地和六堡茶历史文化等优势,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带动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在展示苗衣(2025年2月27日摄)。51岁的苗族妇女杨洪英是苗族服饰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柳州市民间艺人。自20世纪90年代起,杨洪英开始以制作苗衣和传承刺绣文化为业,并逐渐成为大苗山里的致富女能手,带动苗族妇女居家就业。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杆洞村,杨洪英在制作苗衣(2025年2月27日摄)。51岁的苗族妇女杨洪英是苗族服饰制作技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柳州市民间艺人。自20世纪90年代起,杨洪英开始以制作苗衣和传承刺绣文化为业,并逐渐成为大苗山里的致富女能手,带动苗族妇女居家就业。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雪兰在制茶(2024年3月25日摄)。十多年来,作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祝雪兰办起“茶园讲堂”,推广传统制茶技艺,带领村民成立多家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茶制茶售茶,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六堡茶种植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祝雪兰(左五)和同事们合影(2023年6月7日摄)。十多年来,作为六堡茶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祝雪兰办起“茶园讲堂”,推广传统制茶技艺,带领村民成立多家六堡茶专业合作社,并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茶制茶售茶,带动周边各族群众共同发展六堡茶种植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40岁的何玉青在展示民宿的床上用品(2025年2月26日摄)。18年前,何玉青和丈夫返乡创业,他们买车拉客运货、经营小商店、种田养鱼、办民宿卖特产,逐渐成为苗寨的致富带头人。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40岁的何玉青在民宿整理客房(2025年2月26日摄)。18年前,何玉青和丈夫返乡创业,他们买车拉客运货、经营小商店、种田养鱼、办民宿卖特产,逐渐成为苗寨的致富带头人。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49岁的妇联主席梁足英拿着树苗上山,准备种植(2025年2月26日摄)。小时候,受当地“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很想读书的梁足英只能在家干农活。在人生的前40多年里,她不会讲普通话,也不识字,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乡镇集市。从2020年3月起,梁足英通过持续不断的夜校学习,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五年多来,梁足英带领苗寨的妇女们一起学习传承非遗文化、发展乡村产业。2022年,梁足英获评为广西“最美基层妇联干部”。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49岁的妇联主席梁足英(右四)在庆祝苗年活动中跳芦笙踩堂舞(2025年1月2日摄)。小时候,受当地“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很想读书的梁足英只能在家干农活。在人生的前40多年里,她不会讲普通话,也不识字,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乡镇集市。从2020年3月起,梁足英通过持续不断的夜校学习,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五年多来,梁足英带领苗寨的妇女们一起学习传承非遗文化、发展乡村产业。2022年,梁足英获评为广西“最美基层妇联干部”。

在广西大山里,一批女能人活跃在农村电商、民宿餐饮、乡村文旅等各个领域,带动留守妇女发展产业,实现就近居家就业创业,共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乡村产业振兴的“半边天”。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责任编辑:殷晓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