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2025-03-06 09:48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接受媒体采访。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春风和煦,万物勃发。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上午8时许,6位全国人大代表意气风发,依次走上通道,回应热点问题、分享基层故事。“我来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湖州,亲身经历了‘千万工程’给我们山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回首20多年来走过的道路,非常感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委书记张天任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掷地有声。

新川村处于长兴山区,区域狭窄、人多地少,曾一度走向了四处建厂、重工轻农的盲目发展阶段。“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村里办起了不少企业。老百姓富了,但是山秃了、水变臭了,白衬衫晒在外面,晚上收回来的时候变黑了,为什么呢?上面都沾满煤灰。老百姓曾经说我们是‘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张天任说。

2004年,新川村迎来了发展的重大转折点。“2004年6月2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了我们新川村本土企业天能集团调研时,勉励我们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回忆当时的细节,张天任有些动容。垃圾分类、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村“两委”把习近平同志的殷切嘱托牢记于心、践之于行,村容旧貌换新颜,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房,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5万元。就这样,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新川村换回了绿水青山,又换来金山银山。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千万工程”写入标题,肯定了“千万工程”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普遍借鉴意义。今年,“千万工程”再次被写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自2003年浙江省委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来,20余年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兴一家企业、促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新川村正是“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众多的受益村之一。

深化“千万工程”,要扮靓“面子”,更要做实“里子”,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我们村‘两委’一班人,一脚踩污染‘刹车’,关停了10多家落后的石矿和高能耗企业;另一只脚加绿色‘油门’,通过天能集团的帮助和村企共建,引导村里的企业融入新能源产业链。”细数村庄这些年的喜人变化,话筒前,张天任的声音明显更洪亮了。鼓励村民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特色民宿,办起了80多家企业,成立的3家强村公司年营业收入近亿元,新川村将“生态优势”变成了“民生福利”。

“千万工程”发源于浙江,但其影响绝不止于浙江。党的十八大以来,“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在全国推广,重塑了更多美丽乡村。在这股强劲“东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多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张天任一语道出了共同富裕的内涵,新川村也是这样实践的。“目前,我们村已和贵州台江县台盘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等多个村结对联建,村里的80多家企业还吸纳了1780多名少数民族同胞,让他们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增收。今后,我们还要与更多的民族、更多的村结对共建,像石榴籽一样抱成一团,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张天任饱含激情的话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村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只有让富裕之花开遍每一个村落,开到每一户农家,才能在共富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如今,在新川村等一批有能力、有干劲的村庄带动下,通过联建、共建等方式,村与村之间实现资源互补、信息共享,共同富裕的“蛋糕”不断做大。一个富裕村辐射带动更多村庄、村民共同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这才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