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逐春光——各地有序推进春耕备耕扫描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沃野逐春光——各地有序推进春耕备耕扫描

2025-03-06 09:18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题:沃野逐春光——各地有序推进春耕备耕扫描

新华社记者古一平、刘彤、熊嘉艺

惊蛰时节,春耕不歇。记者采访发现,各地不违农时、追逐春光,为田野“织彩绸”,为丰收夯基础。

黑土地上,冰雪逐渐消融。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早动手、早储备,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梨树县众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与周边7家合作社组建了联合社,今年备耕阶段,联合社大批种子、化肥等农资统一订购,使得农资成本得以降低。

农资储备足,备耕有底气。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对今年的粮食生产非常有信心,希望通过保护性耕作,更好地保护、利用土地,提高产量,提高品质。”

视线向南,关中平原小麦返青进入关键时刻。

记者在位于秦岭脚下的神禾塬采访时看到,晶莹的水滴从铺设在田间的出水管慢慢渗出,飞散的水花“跃”入麦田……

从3月上旬开始,神禾源这片两万亩的高标准农田,进入了紧张的春灌时刻。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薛强说,抓紧时间确保麦苗应浇尽浇,确保小麦起身时的土壤墒情,是决定麦田产量的关键。

截至3月4日,全国累计灌溉面积已达2600余万亩,各地水利部门多措并举,做好春灌工作。

长安向西,昆仑山下,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吐沙拉镇斯亚村,冬小麦返青施肥已经开始,黄色的沙土地上麦苗青青。

不远处的麦田里,斯亚村党支部书记贾元一边示范,一边给农民耐心讲解“顶凌”施肥的技术知识。“现在上层土壤刚刚解冻,下层还在封冻,抓住这个时机进行施肥,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促进小麦的根系发育和分蘖生长。”

“目前小麦的根系只有3到5公分,必须保证精准灌溉,才能确保肥力发挥作用。”吐沙拉镇水管站站长白忠介绍,结合农田用水实际,他们通过总闸控制、分闸节流的方式控制灌溉用水,利用自动化应用软件全程监测各村民小组用水情况,确保精准灌溉、节约用水。

广袤田野上,农业生产正由“汗水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迈进。

眼下,广西来宾市迎来糖料蔗春种时节。在兴宾区凤凰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7台大型拖拉机、甘蔗种植机同步作业,蔗农有序插入蔗苗,机器自动完成植苗、盖膜、覆土,15分钟内完成两垄200米的种植。无人机空中喷洒药剂防治病虫害。

“使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播种机,每小时可种3亩以上,日种20多亩,效率比人工提高10倍以上。”凤凰镇福库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才库表示,机械化种植的甘蔗易出苗,抗旱、抗病虫害、抗倒伏能力强,便于后期机械收割。

近日,在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乐园村,村民操作旋耕机翻耕芥兰绿肥(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思汗 摄

在江西赣州兴国县永丰镇凌源村育秧基地,一个个空秧盘在全自动育秧流水线上缓缓前进,多道工序一气呵成。

“育秧自动化流水线比传统人工育秧效率高出2倍。”种粮大户钟小云说,他的合作社今年计划种植水稻1600亩,育秧耕种、播种施肥、灌溉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

春耕备耕,不只在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还在“蓝土地”。

近日,一艘海上养殖作业船穿行在莆田南日岛海域的龙须菜养殖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魏培全 摄

在广东汕尾,海上“春耕”如火如荼开展。养殖人员忙着将海鲡鱼、石斑鱼等一批春季鱼苗投放到养殖水域中。

汕尾国泰海洋牧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海鲡鱼需要新鲜的小鱼作为鱼料,我们每天一大早就到码头收购新鲜鱼料,并配合最新研发的饲料混合投喂,保证鱼类充足摄入蛋白质。”

广东汕尾市依托455公里海岸线及2.39万平方公里优质海域,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年产量超65万吨。2024年新开工8个海洋牧场项目,总投资20.65亿元,构建起从养殖到冷链销售的全产业链基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神州大地,丰收可期。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