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必要的要办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乡村小规模学校,必要的要办好

2025-03-05 09:49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乡村学校有必要保留”“振兴乡村离不开教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教育资源,将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好,值得我们思考。

乡村小规模学校通常指生源不足100人的乡村小学和教学点。近年来,随着农村出生人口减少以及学龄人口向城镇集中,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量逐渐呈下降趋势。为适应学龄人口流动趋势,乡村学校布局迎来了新的调整,也就是“撤点并校”。通过对生源数量少的小规模学校以及“空心校”教学点进行撤销,同时将被撤销学校的学生“合并”到周边乡镇或县城学校上学,可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化办学。但随着“撤点并校”的推进,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

对于乡村学校而言,如果撤销速度过快,会导致部分乡村孩子上学成难题。不可否认,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师资配置、硬件设施相对薄弱,单论教学质量,确实很难和城镇学校相比。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有其必要性。不少乡村学生对乡村天然的田园条件、熟悉的老师同学等,有很强的情感依赖,再加上在农村有父母或亲人的陪伴和辅导,他们更愿意就近入学,远则十几里路的上学距离并非最佳选择。另外,孩子就近上学对不少农村家庭来说,省去了在城里租房等支出,减轻了经济负担。不难发现,如果推进“撤点并校”只求速度、不顾实际,就会违背教育的本质和初衷,导致这项本是“为孩子好”的事情不能尽如人意。

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当农村生源大量涌入,但教育资源建设跟不上分流速度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城镇学校教学资源和场地有限,生源大量扩容后会对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按照新的需求配备师资力量,而宿舍、食堂以及各类硬件教学设施都要随之改造和提升,在教育资源调整的这段空白期,不管是对于分流过来的乡村孩子,还是本校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还面临着资金、土地等资源配置的难题。由此可见,“撤点并校”的关键不仅在于“撤”的过程,更在于对“并”的建设。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既回应了当前乡村教育的难点,也蕴含了对于“撤点并校”的要求,可以说正当其时。笔者认为,落实好这项政策要求,要从“必要”和“办好”入手。

一方面,要充分理解“必要”的含义。按照规定,对于撤并学校,要统筹考虑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寄宿生学习生活设施等条件保障,必须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学校师生、村民自治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撤点并校”不是一方的事情,牵涉到农村家庭、乡村学校等多方主体的利益。在决定是否有必要“撤”的过程中,就不能只盯着教育规模,只关注资源利用效率,而是要综合考虑孩子的上学路程、求学意愿、家庭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充分衡量小规模学校撤销与否。对于有必要保留的学校,要根据生源情况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调整;对于确有需要撤销的学校,要解决好乡村学生的流向问题,将撤校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要解决“办好”的问题,让留在乡村的学生“有人教”“教得好”。当前制约乡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一大痛点,是乡村教师的流失。而要留住乡村教师,就不能光靠情怀,必须实打实地对乡村学校加大投入,拿出对职称评定标准予以倾斜等真招实招,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用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留住乡村教师的心。比方说,一些地区对于教龄满一定年限且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适当降低论文、课题等方面的要求,这种方式减轻了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实践中。此外,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的探索也很有借鉴意义,当地形成了一套以一所乡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的成熟模式,为山区孩子们就地上学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也要看到,乡村小规模学校与乡镇学校相辅相成,因此,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必要统筹好两类学校的建设,均衡教育资源布局,既让学生能够在家门口享有高质量教育,又能在乡镇中学得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惠及。

每一个村庄的振兴都离不开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不单单是为了留住琅琅读书声,传承乡村的教育和文化,更是为了留住人气和活力,为乡村的未来提供更多可能。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