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早茶“发新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千年早茶“发新芽”

2025-03-05 09:2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一过雨水节气,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的茶山里就变得阴雨绵绵。虽然山间云雾蒙蒙,水汽氤氲,一株株茶树却鲜翠显眼。每天清晨,当地村民就赶到茶山,摘下茶树上新发的嫩芽,收获早茶。
  早茶多产于四川南部地区,集中在泸州、宜宾两市,因茶树发芽早而得名。早茶采摘通常在农历正月至二月,比全国大部分茶产区提前了一个月左右。据记载,川南早茶的种植已有几千年历史。
  多年来,早茶主要以传统茶叶鲜叶的形式销售至全国各地。随着新式茶饮销售火爆和茶产业多元化发展,如今早茶也“老树发新芽”。
  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近日举行的一场早茶节上,抹茶甜品和各式抹茶饮料受到人们青睐,而制作抹茶的原料,正是当地种植的早茶茶叶。
  抹茶生产企业四川瀚源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爱民说,川南早茶不仅有采摘时间早的优势,而且茶叶品质优良。为了顺应人们新的喜好和需求,企业用当地茶叶原料进行深加工,拓展产品形式,做成抹茶等更多样的产品。
  “以前做传统茶叶生产销售,卖上万斤就算很多了,现在做抹茶的原料可用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茶叶,而且供不应求。”李爱民说,“为此,我们专门在纳溪区投资建厂,购置专业设备,利用传统优势,开拓新市场。”
  据了解,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川南早茶从农户散种,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通过品种改良,以及生产加工的发展,早茶已成为川南地区的致富产业。
  纳溪区区委书记袁维荣介绍,如今纳溪区建成高标准茶园31.5万亩,种植肉桂、白牛早等优质茶树品种,年产干茶2.4万吨,年综合产值达89亿元。
  然而,近年来传统茶叶市场趋近饱和,早茶产业发展明显放缓,给川南茶农茶商带来新的挑战,求变成为必然。
  在纳溪区护国镇荣龙特早茶厂的厂房里,堆着一筐筐新采摘的新鲜茶叶,这些茶叶经过初加工,将发往广西等地的饮料生产企业。“传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转型是必须的。”作为一名回乡种茶的“90后”,茶厂负责人吴松寻找新市场的愿望十分迫切。
  吴松家两代人从事传统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这两年,茶厂的经营重心彻底转移到新式茶饮上来。吴松说,现在销路更好,利润提升了40%左右,而且他还有更长远的规划,种植收购栀子花、茉莉花等,自己开发产业链下游的茶饮产品。
  近年来,宜宾、泸州的早茶产业正形成以精制茶叶、新式茶饮、茶食品为主的产品布局,当地在开发抹茶、萃取茶、茶护肤品、药用保健茶等深加工产品的同时,还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据了解,宜宾早茶不仅出了川,也正在加速出海,多家企业生产的川红茶已出口至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记者高健钧)新华社成都电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