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号文件:盘活“三块地”,为何重申两个“不允许”?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本网独家>

解读一号文件:盘活“三块地”,为何重申两个“不允许”?

2025-03-04 16:39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题,对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如何盘活农村闲置土地?为什么对农村用地重申两个“不允许”?本期节目,特邀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社会学系教授朱启臻为广大网友解读。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社会学系教授朱启臻做客节目。(摄影 中国网 伦晓璇)

中国网:朱教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节目。

朱启臻:大家好!

中国网:土地是农业的命根子。完善“三块地”的管理制度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的改革重点。“三块地”的管理和改革各有哪些侧重点?

朱启臻:“三块地”其实指的是农地,就是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还有集体建设用地,这“三块地”的中央政策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说承包地,我们说的农地是农业用地,生产用地。我们现在提出来的就是严格的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它是什么地就干什么事。

比如说基本农田是种粮食的,你就不能够拿来种果树,不能拿来种中草药,这是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对农地正在实施高标准农田的改造,就把它要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质量的农田,跟我们前面谈到的为了粮食的稳产来奠定基础。那么对农地我们实行的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长久不变”的承包政策。

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的财富了,那么我们实行的是“一户一宅”的制度,宅基地的流转也限于集体成员的范围之内。那么对于宅基地,最近这些年因为有不少的闲置宅基地,那么中央就提出来,要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等形式把它盘活,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三块地我们指的就是集体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不是在每个村庄都有的,它是在一部分村庄,比如说过去的学校,乡镇企业,基础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指的是这些用地。那么这些地我们现在实行了同地同价允许直接入市的这样一个政策试点,它跟你当地的城市用地享受同等的待遇,你可以出售,是这样一个规定。但是我们说这个乡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它不是源源不断的,不是无限的,可能就这一块地你把它卖掉了,可能永远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现在强调集体的建设用地要优先的来发展产业,保障农民的长久利益,比如说发展文旅农的融合的产业。

中国网:其中,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这并不是今年首提的,而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到了,但是为什么今年又特意写在了一号文件里呢?目前试点省份的情况如何?

朱启臻:长久不变,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的规定,已经写进了宪法。在乡村,我们实行的是农户承包经营为主体,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所以我们规定了承包期30年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但是乡村的情况又非常复杂,人的矛盾也比较多,所以就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试点。

现在试点县也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比如说有的人进城了,这个地已经无力耕种了,但又不想放弃,那么就可以把承包权委托给集体,由集体来代管。由集体再把它的经营权流转给其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就是一个办法。有的试点县对已经取得了城镇户籍的这样一些子女,现在老年人种不动地了,可以由他们来继承承包权,那么使没有人耕地的问题就得到破解。

这个时候户籍已经不在农村的这样的一些年轻人,他们有意愿回来把土地经营好,我们允许他经营。那么另外还有通过自愿的置换土地,小块变大块,多块变一块这样的一些经验。当然也在探讨自愿退出的(机制),其实这是未来的农村土地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向。自愿退出有几种情况:一个是我年龄大了,无力耕种土地了,我把土地退出了,有的获得一些补偿。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我进城了,有了稳定的工作,我也没有精力再种地了,把土地自愿的退出,这样就为我们土地的相对的集中,实现适度的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中国网: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宅基地的空置率也越来越高。那么,如何解决宅基地闲置问题?为什么要重申“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朱启臻:其实我们的法律政策从来没有允许过城市人到乡村去购买农民的宅基地和房子,更没有允许过退休干部到乡村去占地建房。

那么今年提出这两个问题,可能有些地方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是有些退休干部利用自己的职权影响力到乡村去圈地建房建别墅群。另外也有城市人到乡村去买房,导致和村民的纠纷。所以我们做了这样一个规定。

因为我们知道,房这个东西它跟地是一体化的,尽管我们法律上规定宅基地是归集体所有,房屋归农民所有,但是这两个东西又不可分开,实际上是这个房子是我的,宅基地是集体的,但是集体又不能使用宅基地。如果我们允许城市人到乡村去买房子,实际上也就变相地就转移了乡村集体成员的权利,我把房子卖给你了,你就占有了这块土地,这样的话我们实际上动摇了乡村宅基地集体所有的这样一个制度,所以说它是违法的,我们维系这样的一个制度,所以就不能够允许城市人去购买房子。

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允许他去购买,不是限制城市人下乡为乡村做贡献,我们同时又规定了房子可以出租,当然出租年限也做了规定,现在一般的规定是不超过20年,这样就维系了宅基地的乡村所有集体所有这样一个制度,又使城乡之间实现了相互的流动。所以我们说做出这样的一个规定,也是来保护农民的利益。因为宅基地是农民的一个重要的财富,我们说要充分的利用好宅基地,为乡村振兴,为老百姓增收来创造条件。

中国网:这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好的,感谢朱教授为我们分享您的精彩观点。

(本期人员:编导/主持:裴希婷;摄像:王一辰 刘凯;后期:刘凯;图片:伦晓璇;主编:郑海滨)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