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市:花木产业的“三变之路”
花木扶疏,绿荫如盖,这是人们对广东省中山市的第一印象。作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山花木产业历经400余年沉淀,如今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增长点和效益最好的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目前,中山市花木种植面积超12万亩,品种涵盖种苗、盆景、花坛植物和鲜切花等上千个类别,各类花木经营主体8000多家,涉及相关从业人员超2万人。近年来,中山全市花木产业产值保持在20亿元以上,并呈逐年增长态势。
然而,中山花木产业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面临过“成长的烦恼”。对此,中山市不断求新求变,着力打造全市花木产业“一盘棋”,花木产业不仅成功化“危”为“机”,而且成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传统耕植变智绿融合——
作业方式实现新跨越
说起中山花木产业作业方式之变,中山市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会长吴有根有切身体会。“以前我们村都是种地栽苗,那时谁家地种得多、苗长得好,谁家就挣得多,可风光啦!”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山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问题也随之而来。“三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花木,地就那么多,怎么办?只能往村里的池塘、道路上发展,与粮争地、与路争道,不仅影响村里的环境,花木的品质也有所下降,销售遇到了瓶颈。”吴有根说。
怎么办?转型!可往哪儿转?中山市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盆栽花木生产,不仅有效解决了花木产业与粮食生产争地的矛盾,还极大地提升了花木产业的经济效益和附加值,实现了“双赢”。
吴有根介绍,三沙村实现了“地栽”向“盆栽”的转型,曾经的“花木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盆景村”。转型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效益的提升,如今三沙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3万元,真正实现了小盆栽成就大产业。
“要特色、要品质、要生态”,为适应市场发展,中山市委、市政府对花木生产提出更高要求。中山市建成华南(中山)花木产业线上交易平台,构建以花木产品交易为核心的一站式综合性产业互联网平台,花木产业迈向数字化发展;2020年横栏镇获批建设全市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横栏花木协会、企业和农户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培育新品种、钻研新技术,推动花木产业朝着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粤创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花木龙头企业之一,在横栏镇投资的30亩智能化温室花卉生产基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公司负责人麦志峰介绍,智能温室通过手机实现对环境、水肥等远程控制,可以说“一机在手,控管所有”。
中山花木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科技的融入和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昔日传统耕植转变为“智绿融合”生产,中山花木产业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有货无市变炙手可热——
销售策略实现新转型
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中山花木产业曾一度不愁卖,横栏、小榄等产业重镇车水马龙、好不热闹。
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花木市场供应总量过剩、价格低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苗木供需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苗木实际使用量为95亿株,相比2020年减少了26%。
困境之下,如何自救?中山花木人选择了拥抱互联网,开启“云”上卖花的新模式。陈加成是三角梅种植大户,种植品种超200个,近年来他所种植的三角梅远销海南、上海、北京甚至中东市场,公司营业额稳中有增,今年不少品种更是卖断了货,供不应求。
突破市场低迷的瓶颈,陈加成有妙招。“短视频和电商直播是拓展市场销路的重要渠道。三角梅以前只卖南方市场,但在网络‘破圈’以后,北方也有了大量的消费群体。”陈加成说,“北方人看三角梅,就像南方人看樱花,觉得稀奇。在直播间高峰时一天就能销售数万元。”
在横栏镇,花木种植户纷纷开启了“触网”之旅,线上销售蔚然成风。“我们迅速调整销售策略,把销售主阵地转到线上,通过直播带货、微信小程序等方式进行销售,效果还不错。”横栏镇花木种植户陈泳钊说。如今他的花木场近一半的销量都是通过线上完成的,不仅降低了销售成本,还拓宽了销售渠道。
当地政府更是不遗余力推动中山花木走得更远。“自2020年以来,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已经连续在横栏举办4届,每年吸引近100个花木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签约采购额累计约100亿元,有效提升了横栏花木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横栏——区域花木集散中心’的地位。”横栏镇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军毅表示。
商品交易变文化传递——
花木产业达成新境界
走进位于中山市沙溪镇的花木市场,记者发现这里不仅生产花木,还销售与花木相关的各种产品,盆景、园艺工具、花肥等,还有以花木为主题的书画、工艺品等文创产品。
“现在人们购买花木不仅仅是为了绿化、美化环境,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生活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所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挖掘花木产业的文化内涵。”沙溪镇花木市场的经销商李洁告诉记者。
从商品交易到文化传递,中山花木产业正经历着又一次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山市通过打造文化公园、举办各种花木文化节、博览会等活动,深入挖掘和展示花木产业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花木产业的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在横栏镇,有一片被花木簇拥的绿洲——西江花洲公园。走进公园,仿佛踏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花木世界。公园里,一个头簪俏红花、身披绿叶甲、手握青松枪的卡通“花木栏”亮眼夺目,这是中山市今年推出的花木推广大使,也是公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据统计,2024中国(中山)花木产业大会期间,西江花洲公园人流量超60万人次,以“花木栏”为主题的冰箱贴、文化衫等文创产品成为“爆品”,人们在这里赏花、拍照、漫步,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时光。
西江花洲公园的成功,为中山花木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山市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了花木产业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在横栏镇等花木主产区,政府引导村民利用自家的花木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探花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政府带着我们搞起了‘探花游’,我家那几亩花田,以前只盼着卖个好价钱,现在游客直接上门来赏花。我们不用出远门打工,就在家门口摆摆摊,卖卖自家种的花,还有手工花茶,收入比以前强多了!”三沙村村民林云杰告诉记者。
西江之畔,花木之约。中山市花木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