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2025-02-21 09:10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侵蚀沟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危害的集中表现。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加大治理力度。经过治理的侵蚀沟沟头溯源、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基本得到控制。

系统治理,增加耕地面积、提升粮食产量

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镇增胜村,田里的一处侵蚀沟向远处延伸。一根根柳条编织成网,围在成排的柳桩上,就像一道防护墙护着黑土地。

“这侵蚀沟可算治理好了!”增胜村村民王金龙说,“过去,下大雨时,水流经常裹着泥沙冲毁耕地,影响收成。”

这样的侵蚀沟在通化县有5278条,成为黑土地上的“伤疤”。通化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高松海介绍:“我们累计治理1645条侵蚀沟,减少了黑土地水土流失,提高了耕地质量。”

什么是侵蚀沟?“简单来说,就是水流冲刷出来的大沟、长沟。”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刘宝元解释,侵蚀沟的出现标志着水力侵蚀发展到了严重阶段,需要及时治理。

水利部专项调查成果显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总数量为66.67万条,沟道总长度23.24万千米,总面积4029.57平方千米,近九成属于发展型侵蚀沟。黑土区侵蚀沟直接占毁耕地面积达417.72万亩。

黑土地上为啥容易形成侵蚀沟?“先来看气候,东北夏季降雨集中,水流较大,易冲刷成沟。春季融雪期短,上层的土已经融化了,下层的土还冻着,水流渗不下去,融雪顺着地面流,也容易冲刷出沟道来。再来看地貌,黑土区典型地貌为漫川漫岗,其特征是坡缓坡长,汇水区面积大,易在凹处形成冲刷力大的汇流。”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兴义介绍。

“侵蚀沟不仅直接切割和蚕食耕地、阻碍机械化耕作,还会增加河流泥沙含量,淤高河床、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副主任郭海说。

治理刻不容缓。

2017年以来,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累计安排中央资金134.2亿元,治理侵蚀沟4.04万条,其中2023年增发国债用于支持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中央资金投入98.3亿元,治理侵蚀沟2.77万条。

“坚持统一规划、系统治理、规模治理,优先治理黑土耕地中发展型侵蚀沟,通过填埋复垦技术,对部分侵蚀沟沟段两侧未利用地的综合整治,恢复和新增黑土耕地,保护黑土资源。”水利部水土保持司生态建设处处长冯伟说。

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十四五”以来,累计治理侵蚀沟3.3万条,保护和恢复耕地792万亩,每年可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9亿斤。据统计,2023年增发国债用于支持侵蚀沟治理项目,可保护耕地面积约665万亩,年增加粮食产量约1.6亿斤;恢复和新增耕地约8000亩,年可增加粮食产量约1200万斤。“侵蚀沟治理项目的实施,还能完善耕地径流调控体系,增强沟道排水能力,降低洪涝灾害风险。”冯伟表示。

一沟一策,因地制宜柔性治理

“沟道变农田,大伙儿心里可美了。今年春耕,这块地就能种上粮食。”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榆树村党支部书记宋耀权说,这块地原来是条400多米长的侵蚀沟,采用煤矸石填沟方法,恢复了耕地。

“通过秸秆、煤矸石填埋等方式,可以达到消除侵蚀沟、恢复耕地的目标。治理后的侵蚀沟,沟道被‘抚平’,也便于农机田间作业。”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水利局水土保持与移民安置科科长蕊妮介绍。

因地制宜柔性治沟。“啥叫柔性,就是就地取材,用绿色植物治理侵蚀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拜泉县水务局水土保持服务中心主任刘志文介绍,在沟槽底部、沟槽两侧铺上柳条,同时在边坡上混栽樟子松、紫穗槐、胡枝子等乔灌木。近年来,拜泉县因地制宜治理侵蚀沟2.1万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2.4万亩。

黑土地用上黑科技。“我们建成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一张图’,66.67万条侵蚀沟的位置、类型、面积、沟长等信息在屏上一目了然,还可与遥感影像、其他基础图层叠加开展综合分析,并部署于移动端支撑外业工作。”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处处长赵瑞娟说。

“治理侵蚀沟就像给黑土地进行‘皮肤护理’,按照治理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等,对不同的情况要制订不同的‘护理’方案,一沟一策、综合施策。”赵瑞娟说,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不是一次性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避免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开发,加强侵蚀沟监测与预警,及时发现侵蚀风险,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创新机制,探索侵蚀沟治理投入新模式

“去年我们村治好了4条侵蚀沟,汛期周边耕地一点儿没受影响,粮食产量较以前增加了2万斤左右。”辽宁省抚顺县海浪乡转山村党总支书记许洪文说。

2025年1月10日,全国首单黑土地侵蚀沟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交易落地。出让方抚顺县人民政府与受让方企业签订协议,交易海浪乡5条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16.7亩,交易额167万元,交易资金主要用于侵蚀沟治理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及管护。

“这一交易将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开展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是我国黑土地保护治理的一项突破,开辟了黑土区侵蚀沟治理的投融资新路径,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冯伟表示。

创新来自多方合力。辽宁省水利厅厅长冯东昕表示,2024年选取抚顺县作为试点县,建立省、市、县三级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全过程各环节支持指导,探索建立收益反哺侵蚀沟治理机制。

侵蚀沟治理面临挑战。“目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仍面临治理任务重、投入不足、治理成果不稳固等问题。”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副司长陈琴表示,一些地方在治理侵蚀沟时,对侵蚀沟上方汇水坡地未同步建设排水体系,坡地在没有固定排水通道情况下,每年仍有新增侵蚀沟形成。

“下一步,水利部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治理投入,指导地方政府利用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加大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侵蚀沟治理,探索建立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等投入循环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加快侵蚀沟治理速度。”陈琴表示,要加强规划统筹,协同推进侵蚀沟治理、坡耕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等黑土地保护相关项目,形成有效合力;督促指导地方落实侵蚀沟治理管护责任,加强工程后期运行管护,确保治一条、成一条、发挥效益一条。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