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丹凤厨工”烹出致富好滋味

2025-02-20 09:24

来源:农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地处秦岭腹地,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村民往往选择外出打工。20世纪90年代,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和丹凤县结成对口劳务协作共建单位,成为丹凤县外出务工人员最常选择就业的地区之一。

“南京人爱吃面,我们丹凤人又擅长做面,可以说南京八成的陕西餐馆都是丹凤人开的。”丹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百朝介绍,由于早年缺乏品牌意识,乡亲们在南京开的面馆名字五花八门,陕西特色面馆、陕西油泼面、西安面馆等名称不一而足。形象都不统一,更别提味道、服务等内容了。“为此,我们全力打造规范化、标准化‘丹凤厨工’劳务品牌,成立了劳务品牌建设指导中心,建立品牌打造专班,设计了统一的标识,明确了品牌标准,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让更多丹凤人通过这一品牌实现创收。”

开陕西面馆,做拉面、油泼面,经营陕西小吃……据了解,2024年,“丹凤厨工”已被评为陕西省级劳务品牌,目前有近5000名“丹凤厨工”在南京市务工创业,1.2万余人从事烹饪产业上下游工作。

专业培训强技能

“记住,拉面的难点在于和面过程中的油盐搭配以及醒面的时间。你这样操作,面就不够筋道……”走进丹凤县职业教育中心,只见数十名学员正在进行拉面实操训练,专业教师在一旁指导,不时还会上手纠正一番。

丹凤县职业教育中心是“丹凤厨工”的培训基地,学员中既有学生,也有社会人士。“只要创业和就业方向与厨师相关,所有人都可以从村(社区)里的就业服务工作站报名参加技能培训,经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持有初级烹饪或者餐厅服务员证书后便可持证上岗。”“丹凤厨工”代言人李锋说,“学员通过‘丹凤厨工’的培训获得更高的收入,比钱进了我自己的口袋还高兴。”

“老板,这油泼面味道真正宗!”“老板,这臊子面是你们店里哪位大厨做的?帮我夸他两句!”……日前,南京市鼓楼区中央路上的“三牛油泼面”店门口已排起长龙,许多南京市民就是为了来店里吃上一口正宗的“陕西味道”。而这位被顾客交口称赞的大厨李新,此时正在后厨忙得热火朝天。

李新今年27岁,是丹凤县武关镇段湾村村民,来“三牛油泼面”务工不到一年。“我之前学的是烹饪专业,在老家当厨师,每个月只能挣3000元。”李新介绍,自己报名参加“丹凤厨工”培训后,李锋先将他带到了培训基地受训,又根据他的求职需求在“三牛油泼面”为他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现在我每个月能挣六七千元,比之前翻了一番。今后我会不断参加培训、向店里其他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学会更多技能后挣更多钱寄回家,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培训不止在丹凤。“我们在南京市和丹凤县两地均开设了技能培训班,同时依托职业介绍机构和驻外劳务工作站,帮助更多‘丹凤厨工’实现稳定就业。”李百朝说。

据介绍,商洛市目前实施“六位一体”建设,在劳务品牌建设指导中心的牵头指导下,运营机构、培训及实训基地、评价中心、孵化基地、职业介绍机构、驻外劳务工作站“六位一体”,以丹凤县本地为基础,辐射至西安市、南京市、杭州市等地。截至目前,已累计带动1.3万农村劳动力就业,其中脱贫人口3000余人。

统一标准树品牌

“‘丹凤厨工’帮了我大忙,我在南京开了7家店,50余名员工都是丹凤人,不少都是‘丹凤厨工’帮忙介绍的。”“陕味联盟三牛餐饮”负责人陈伟说,“这些员工都经过专业培训,技能过硬,他们对卫生标准、服务态度的要求更高。有时遇到拿不准的问题,我还要向他们请教。”

统一标准都有什么好处?陈伟掰着指头细数起来:首先,统一标准意味着口味稳定,增加了食客的信任度;其次,厨工们依靠品牌吃饭,会更忠于品牌,捍卫品牌,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积极性;最后,遇到问题也因为有了统一的应对方案,解决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既然这家店交给了我,我就要尽全力,不仅是为了增加店里的收益,更是为了把我们‘丹凤厨工’的精神风貌展现给每一位顾客。”42岁的杨家富是“陕味联盟三牛餐饮”旗下“三牛油泼面”店长,在他看来,“丹凤厨工”就像每一位丹凤人的“名片”,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为此,他每天都用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其他的厨工,赢得了顾客的一致好评。

为进一步统一标准,编撰了《丹凤厨工(南京)培训材料》,里面不仅包括各种食物的标准制作流程,还涵盖了服务态度、店铺经营模式等经验。“想要把零散小店转变为‘正规军’,首先需要让所有的产品有统一的质量、品相标准。为此,我们参照西安地方小吃制作标准编制统一培训材料。任何一家加盟店的店长和参加培训的厨工均可免费获得。”李锋说,目前,基地共开展培训6场次800余人次,他本人指导帮助创业开店200人次。

在“丹凤厨工”的帮助下,现在,数千名丹凤人正不断转变成餐饮行业的“正规军”。

组团推广拓市场

“在我看来,‘丹凤厨工’最重要的是提供了和其他店家联系、合作的平台。”南京市玄武区中央路“陕西娃”特色面馆店主、武关镇南坪村村民耿威说。

耿威是一名“90后”,擅长研究年轻人口味,并通过自媒体推广运营店面。2016年,他接手家里的店面成为“丹凤厨工”的加盟店,目前共带动10名乡亲增收,店面年营业收入也从50余万元提升至350余万元。

“之前大家都是单打独斗,虽然遇到困难时彼此都会帮一把,但总不能把劲往一处使。自从有了‘丹凤厨工’,所有加盟店店主都加入了一个社交聊天群,联系更紧密了。相比之前的单打独斗,现在有了好的经营模式,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耿威说,“比如最近我发现,利用线上云连锁技术推广团购券的商业模式很有发展潜力。顾客只要在网上买一张‘丹凤厨工’团购券,走进任何一家加盟店均可使用,相比单一店面的推广活动能增加更多的客流量。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现在已经有4位店长愿意加入。”

数据显示,陕西省农民工总量为820.4万人左右,省外就业占比34.3%,其中,在东部地区就业约占70%。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促进供需高效匹配的意义重大。

“目前,陕西省已培育认定劳务品牌141个,带动就业创业350余万人,其中脱贫人口51万人。我们还创新劳务品牌技能评价,开发劳务品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30余个,累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次。”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晓东介绍。

“旬阳建工”用一把铮铮瓦刀筑就万家安居梦;“长安汉唐妆造师”以纤纤十指梳出了文旅经济新名片;“紫阳修脚师”用一把小小的修脚刀修出了百亿元产业链……在现在的三秦大地,劳务品牌“唱”响了一首富民曲,为群众生活提供坚实保障。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