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高青黑牛”如何带富一方
近年来,一头优质肉牛能够卖出两三万元,已然算是高价。然而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一头当地黑牛经过“庖丁解牛”后,能被分割成近50个部位,根据肉质优劣划分为A1-A5等多个等级,由冷链智慧物流直送高端直营店或电商消费者手中,一整头黑牛往往能够卖出10多万元,最高卖价能达20万元。
好牛卖好价,富民效应显。据高青县委书记刘学圣介绍,围绕放大黑牛产业富民效应,高青实施了“七大提升、三大突破”行动,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通“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精细屠宰-冷链物流-高端销售-农旅观光”全产业链;二是突破规模瓶颈,通过聚力攻坚、扶持短板和飞地养殖等举措,壮大规模化养殖主体,快速提升黑牛饲养量;三是以黑牛产业为样板,瞄准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数字化等方向,打造高青大米、高青西红柿等其他富民产业。
让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相得益彰”
这几年,慕名来高青县品尝肉牛的游客越来越多,也多会感叹“不虚此行”。不少食客评价:其肉不仅肉质细腻、柔嫩多汁,而且脂肪分布均匀、呈典型的雪花或大理石花纹,富含辅酶Q10,肌间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口感香而不腻、入口即化,让人不忍停箸。
好牛缘何而来?高青县县长高原点明了3个主要原因:
——产地优势是基础。位于北纬37度的高青县,有保存最广阔、最完整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优质饲草供应充足,很适合优质肉牛生长。
——优良品种是根本。围绕选育一头优质肉牛,高青县在本世纪初就联合高校布局高端肉牛产业,成功培育出第一代高青黑牛。早在2009年,就通过了科技部高档肉牛新品种鉴定,填补了国内优质肉牛品种资源空白。
——生态养殖是关键。当地农民养殖技术过硬,养殖环节服务业完备,近年来又在多家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和分级收购的带动下,大范围应用标准化、智能化养殖技术,肉牛品质优中更优,名声越来越响。
走进龙头企业澳航和牛牧业的养殖场,场底铺满可自然分解粪尿的底料,场内播放着悠闲的音乐,牛栏旁边安放着啤酒木桶,牛栏上方有刷子随时按摩……“养殖过程全程可视,黑牛全部佩戴数字耳环,智能设备实时检测黑牛的体温、心跳等,实现饲喂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这也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上高价销售仍供不应求的核心竞争力。”养殖场负责人杨兆京说。
先天资源禀赋叠加后天养殖优势,成就了区域公用品牌与企业产品品牌的“相得益彰”。高青黑牛先后成为G20杭州峰会、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等的国宴食材,2023年先后入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2024年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高青纽澜地、澳航等企业产品品牌在业内声名鹊起,成为国内肉牛领域最高端的C端品牌,是少数可以与国外知名品牌竞争的国产肉牛品牌。
让养牛成为更多高青农民稳赚不赔的营生
在田镇街道台孙村,村里人聊起黑牛养殖户韩玉刚,都夸赞这小伙子能干。转投黑牛养殖行业仅仅两年多,他的养殖规模就从八九十头发展到200多头,2024年靠着出栏的约80头黑牛,纯收入接近90万元。
在韩玉刚看来,在高青养殖黑牛是稳赚不赔的营生:想扩大规模,新建标准化养殖场有补贴,买牛犊有农担公司提供的低息贷款;250公斤的牛犊收购价1万余元,育肥28个月,800公斤以上出栏,销售价可达三四万元,每头牛利润能达1万元;养殖过程中遭遇病害等风险,则有覆盖成本的保险兜底。
吸引小农户养牛,高青的做法是“降低门槛、风险无忧”;扶持规模化养殖主体,则是“送牛北上、飞地养殖”。“高青县地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内,近年来受限于用地、环保等政策趋紧,饲草供应紧张等,鼓励采取与外地企业合作、异地建场等模式养殖黑牛,并于内蒙古等地签订合作协议,已有4家养殖主体参与,2024年通过‘飞地养殖’模式新增黑牛饲养量超两万头。”高青县委副书记王亚玮说。
黑牛虽好,然而养殖门槛高,规模上不来怎么办?因此,让更多主体“能养牛、养好牛”成为高青县近年来的政策着力点。据王亚玮介绍,高青县于2022年出台《关于支持高青黑牛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黑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财政局注资5000万元,成立产业发展“资金池”,打出政策扶持“组合拳”。
种源方面,包括组建育种龙头,发放繁育补贴、冻精生产补贴和繁育员补贴等给予财政奖补。降低养殖门槛方面,一方面对新建标准化养殖场按20%的标准进行补贴,另一方面联合山东农担推出“鲁担惠农贷”,每头黑牛可贷两万元,还可享受贷款贴息。降低风险方面,对保费280元/头/年以上的能繁母牛及高青黑牛,购买保险时给予200元/头/年的补贴;提高屠宰企业生产和带动能力,对县域内肉牛屠宰企业按屠宰量进行奖补,最高60万元。
让更多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黑牛样板”
寒冬时节,在黑里寨镇昊锟蔬菜合作社的仓库里,一捆捆菠菜在纸箱里整齐排列,一箱箱塑料盒子堆叠成摞,这些被精心包装的菠菜,很快会被发往粤港澳大湾区。更让记者惊讶的是,这里的农民通过设施化手段种植菠菜,推广“西瓜+早春玉米+两茬菠菜”轮作的种植模式,可以实现一年“四种四收”,亩均纯收入稳定在两万元以上。
“在相关政策扶持下,我们通过新品种选育、设施化栽培、在内蒙古等地布局种植基地等举措,能够实现优质菠菜的全年稳定供应,并于2022年12月31日成功创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开通了高青县乃至淄博市优质农产品进军湾区市场的新通道。”昊锟蔬菜合作社理事长伊善岭说。
走出一片绿叶供全国的菠菜市场,走进绿意盎然的西红柿育苗棚。高青县副县长李永介绍:“为补齐高青西红柿等蔬菜产业的前端短板,这几年我们重点扶持优质育苗企业发展,累计整合1700万元涉农资金,建成4处标准化园区,年可供应优质种苗1亿株。”
黑牛产业“顶呱呱”,蔬菜产业“绿油油”。近年来,高青以黑牛产业为样板,以生态循环为牵引,以稳粮保供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包含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数字化等内容的“五化农业”理念,立足12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小麦和1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打造和效益提升工程,加快构建高水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县。
如今,高青县已由“一头牛产业”,发展到“各个产业牛”。2023年,高青县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区县,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成绩列山东省第一位置;2024年,入选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省级优势特色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高青黑牛、高青菠菜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高青黑牛、高青大米、高青西红柿等15个农产品成功获评地理标志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