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二〇二五年,中国经济这么干

2025-02-18 09:0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人勤春来早。

山东莒南县,“哒哒哒”的声音回响在田间,农机开沟起垄正忙。田野上小麦齐齐整整,果园里果树探出芽苞,大棚内菜苗生机盎然。

内蒙古突泉县,前往北京务工的村民一大早坐上免费专车,出家门、上车门,一到北京就吃上饺子,感受到热气腾腾里的温情。

我国有14亿多人口,9亿多人常住在城镇,近5亿人在乡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顺应人口流动趋势,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开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春季田管、春耕备耕,夯实稳产保供基础;提供均等服务、完善保障政策,让城市更温暖、更包容;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城乡间,活力满满,干劲正足。

强化要素支撑,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能“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统筹推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农业强,首先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

黑龙江肇东市向阳乡中心村,虽然屋外的冰雪尚未融化,种粮户刘立伟已经开始琢磨:“今年咋让玉米产量再高一截。”去年家里的20亩玉米,每亩收成1900斤,粮食卖给附近的食品公司,到手纯收入2.4万元。

老刘的愿望和中国农业大学肇东实验站站长陈永的打算不谋而合。今年,陈永跟团队准备在向阳乡开展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全剖面监测试验,加大大垄双行密植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让实用技术助力乡亲们提高单产。

产量高,更要卖得好。在肇东,循着产业图谱精准定位,一家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填补全产业链空白。“今年要全力打造玉米生物制造领域产业创新策源地,加速将玉米原料供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肇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丛译锋说。

透过一域看全国,瞄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开年以来,增量政策接续推出,要素支撑进一步强化。

看生产——当前,在田冬小麦冬油菜长势总体较好,但也面临苗情复杂田管任务重、气象灾害不确定性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等困难。农业农村部提出,环环紧扣推进春耕备耕重点工作,坚决打好夺取全年粮油丰收第一仗。

粮食生产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今年我国将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投放,重点投向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等重大项目。

看生活——今年春节,不少乡亲过了个“忙”年。县域市场红红火火,乡村大集的乡土味圈来不少城里“粉丝”;农货直播间里,频出的爆款农产品让快递站点假期不“闲”……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行动计划,提出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实施农村市场升级工程;国家邮政局表示,今年将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让“快递进村”向纵深推进。

看增收——202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农业农村部表示,今年将在继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力气。

各地纷纷定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目标:吉林省提出,实施农民工资性收入提升行动,工资性收入提高20%以上;海南省明确,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云南省提出,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保持在320万人以上。

坚持以人为本,让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下、融得进

夜幕降临,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刘家羊肉鲜汤四季烧烤店里,店主刘洋忙碌起来。4年前,他带着家人进城创业,张罗起了这家小店。这两年生意越来越好,家人都在城里安顿下来。

看病、上学,刘洋曾经的两件“心头事”都有了着落。“过去买的新农合,现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都能用。”如今,刘洋的女儿在公办寄宿制完全中学念高二。“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奋斗起来更安心。”他感慨。

据介绍,为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近3年在城区新建3所公办学校,简化入学流程和证明材料,确保应入尽入、同城同待遇,并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进了城、能留下,一直是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心愿。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到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再到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城市大门越开越大,越来越多像刘洋一样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融得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7.00%,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叶兴庆认为,应围绕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着力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关键是要通过提高公共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完善保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进一步放开放宽城镇落户限制,推动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

国家医保局明确,各地要落实持居住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放开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常住地、就业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均等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在2024年全国建设筹集172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基础上,2025年将继续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帮助新市民、农民工等实现安居。

今后5年,江苏省将围绕就业、教育、住房、社保等群众“心头事”,出台一系列便民措施,让90%以上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85%以上,努力让进城“新市民”留得住、过得好。

畅通工农城乡循环,让县城成为连接城乡的枢纽节点

县域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从湖南省长沙县中心出发,驱车不到40分钟,便抵达青山铺镇天华村,村落里处处是自然生态之美,拐角处常见享受“慢游”的城里游客。

村民彭均干过去在外跑货运,眼见老家人气越来越旺,2023年底回乡做起咖啡师,“米酿拿铁和竹香乌龙拿铁,一个周末能卖100多杯。”

临近饭点,不远处的土菜馆里锅气阵阵。店主展大姐利用自家闲置农房开起农家乐,每月营业收入5000多元。

产村景融为一体,2024年青山铺镇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万元。

在长沙县,火爆的不只文旅业。数控磨床产业集群入选年度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1家种业企业,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超40亿元;以茶叶为主导发展生态农业,金井镇串起一条覆盖城乡的“增收致富链”……

《2024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千亿县”增至59个,GDP总量达到9.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7.6%。

资源要素各不相同、产业发展各具特色,一座座县域小城的发展故事,折射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张红宇认为:“县城不仅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枢纽和依托。既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也要统筹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和人居环境治理。”

上接城,以工促农、要素联动,推动县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在重庆城口,以高山生态猪肉为原料的老腊肉是当地农业产业名片。今年,城口县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老腊肉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

广东云浮将坚持县域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发展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三大千亿元产业集群,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

下连乡,推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覆盖。

目前,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过45%,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据了解,交通运输部今年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5万公里,新增通硬化路较大规模自然村(组)1.24万个,更好满足农村居民出行需求。到2025年底,全国50%的县将建立“教联体”,超90%的县市有望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真抓实干的劲头。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让乡亲们的脸上洋溢更多笑容。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