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仁市:东西协作促就业 村企联手谋共赢
元宵节后,孙光梅从贵州兴仁市老家回到了工作岗位。早在2008年,她就随丈夫从兴仁来到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务工,在县城的力泰密封厂一干就是15年。从漂泊奋斗的小两口到如今安稳的四口之家,如今孙光梅一家的生活其乐融融。“我们夫妻俩现在都在厂里上班,每天工作9小时,平常基本不加班,厂里包吃住,到手工资有1万多元,春节还有半个月假期。关键是厂里有很多兴仁老乡,感觉十分亲切……”
这是兴仁市紧抓东西部协作机遇,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的缩影。近年来,兴仁市不断深化与广东、浙江等地劳务协作,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输出新路子。眼下,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已经超越单纯的劳务输转,逐渐拓展到技能培训、返乡创业、人才交流等更多层面,累计助力超过2万名兴仁籍劳动力顺利就业,实现增收梦想。
畅通岗位对接机制 搭建协作“连心桥”
春节前夕,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家住兴仁市巴铃镇的孙修民盯着自家的3亩地可犯了难。这些年他除了帮家里干一些农活,就是在兴仁市打点零工,一年下来也没攒几个钱。“我才30出头,不能全靠着家里这几亩地生活。可是我也没有什么技术,去哪里找工作?”一时间,孙修民陷入了迷茫。
就在这时,孙修民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正在兴仁市剑平公园举行,广东博罗、浙江三门及市内60余家用工单位现场摆摊设点招工,于是孙修民急匆匆地赶到招聘会现场。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岗位涵盖产品包装、机械操作、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生产等多个领域,主要面向零就业家庭成员、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等重点群体。
“春节期间是劳动力返乡的高峰期,也是企业用工招聘的高峰期,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供需对接,我们举办了这次招聘会。”市就业局局长冯梅说。
孙修民很担心自己没什么专业技能、工作不好找,所以主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工资咋样?”“包吃包住吗?”“需要什么技能?”……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不时向各个招聘摊位咨询。
“像您这种情况挺多的,合适的岗位也不少。”对照孙修民的情况,就业局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一家电子工厂,“这活门槛不高,简单培训就能上岗,放心,咱摸过底,企业是比较稳定、有保障的。”
慢慢地孙修民打消了疑虑。在工作人员的推荐下,他选择了位于广东的一家企业——广东德赛集团有限公司。“与公司工作人员聊了一下,未来我主要在手机电池生产线上工作,难度不大,2~3天就能上岗,月薪5000多元,这份工作我很满意。”孙修民介绍。
像孙修民一样,当天在这场招聘会上达成就业意愿的有200人左右。春节后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就会前往广东、浙江等地实地查看工作环境,签订就业协议,开启新一年的务工之旅。此外,来自政府层面的“就业大礼包”也早已备好——除了就业政策宣传资料、路上需要的食品等,每人还有500元的交通补助。
近年来,兴仁市抢抓东西部劳务协作机遇,加强与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企业的对接沟通,通过搭建桥梁、联合创办劳务车间、输转劳务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群众稳岗就业。
据了解,为鼓励兴仁籍劳动者外出就业,兴仁争取到东西部劳务协作项目资金86.6万元,用于发放春节期间“集中返岗补贴”,直接受益群众达1732人;在2024年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培训班29期,大幅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建立劳务协作站,保障兴仁市籍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一切努力,只为兴仁老乡稳就业、就好业。
探索“村企联盟”模式 精准结对“帮带促”
春节后,兴仁也迎来了新年首批来自省外的“亲人”——浙江台州市三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带着当地十家优质企业来兴仁开招聘会,进一步促进两地经济发展与人才交流。
三门与兴仁,相隔近2000公里,在劳务协作方面的往来却十分频繁。2023年初,三门、兴仁两地人社部门探索建立“村企联盟”劳务协作新模式,第一对试点“盟友”,是三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回龙镇新坪村。
“村民有就业需求就到村里登记,村里会将村民信息和三门企业用工信息进行匹配,一般24小时之内就能完成‘人企’配对。”回龙镇新坪村党支部书记沈仕彪说,企业利用“村企联盟”平台主动和村党支部对接岗位需求信息,村里按企业用工要求为其输送员工。
由于“第一对试点”成效显著,其他村子也坐不住了。为拓展企业用工渠道,加大促就业稳就业力度,在两地人社部门的推动下,跨省“村企联盟”逐渐扩大“盟友圈”,“西格迈”牵手回龙居委会、“九环”牵手大乐村、“绿岛”牵手新厂村……截至目前,两地共建立跨省“村企联盟”18个。
“兴仁籍员工在三门县企业就业人数较多,通过‘村企联盟’平台形成劳动力组织、输送、就业一条龙机制,能同时解决兴仁劳务输出和三门县企业用工问题,可实现‘双赢’目标。”冯梅说。
而在“村企联盟”的推动下,兴仁市人社部门则主动担当“红娘”“保姆”角色,联合多方资源,构建“两地人社部门+村(社区)+人力资源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六位一体的点对点定向劳务输出机制。
“虽然与家相隔千里,但在三门却能找到像家一样的感觉,很温暖。”在三门县务工的贵州兴仁籍员工杨茂凤说。据了解,“村企联盟”积极落实“3个1”模式,即定期对外出务工家庭开展1次走访慰问,落实1次交心谈话,办理1件具体实事,确保务工人员安心留岗务工,无后顾之忧;并做好务工人员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台账,限时化解。
如今,兴仁市已分批稳步推进32个村(社区)与广东省博罗县和浙江省三门县等地31家企业签订“村企联盟”协议,涉及农村劳动力约3.6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