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推动农村饮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近日,山西省各级水利部门围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五件实事之一的“维修农村供水工程1800处,受益200万人”的目标,提前部署、及早安排,呈现出全省一盘棋,全力做好乡村振兴“水文章”,答好高质量发展“民生卷”的良好态势。
2月14日上午,山西省水利厅召开2025年全省农村供水维修养护民生实事工作部署会议,再度明确责任和进度,要求各地力争6月底前基本完工,确保7月底前全面完成,切实解决好工程维修养护中遇到的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兜牢巩固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成果的底线,让优质的幸福之水早日流进千家万户。
会议提出,各级水利部门要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推进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推动农村饮水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切实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近年来,围绕构建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格局,山西坚持以县域为单元,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小型工程规范化,实现县域专业化管理全覆盖,逐步推动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工作。
“3+1”建管结合的好做法有力推动了农村供水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强不强”转变,山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农村供水工程既受环境、水源等影响,又随着使用年限会逐渐老化。因此,工程维修养护成为农村供水工作中最基础、与群众利益最紧密、群众体验感最强的一项工作。自2024年以来,山西省将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工作纳入了政府给群众办理的民生实事范畴。
据介绍,2024年,山西省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2849处,提前超额完成农村供水维修养护民生实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