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乡村振兴在线> 要闻>

新华视点丨十省份贡献超六成GDP:经济大省这样挑起大梁

2025-02-14 09:12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打开中国经济地理版图,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特点凸显——

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等十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全国超六成的GDP。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经济大省这个“车头”究竟跑得有多快?又是如何挑起大梁的?

实现经济体量和增速有支撑

经济大省,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压舱石”。2022年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大省在全国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实际行动诠释挑大梁的担当:

从经济总量看,2024年,经济十强省份GDP均超5万亿元,累计实现GDP超过82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升至61%。其中广东GDP连续36年保持第一,今年迈上14万亿元的新台阶;

从经济增速看,十强省份中有7个跑赢全国5%的增速,其中江苏、湖北经济增长5.8%,并列第一。

实现这样的体量和增速,背后有哪些支撑?

从生产端看,经济十强省份大多是三次产业同步发力,各个领域全面开花: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为49.4%,第二产业占比为63.5%,第三产业占比为60.5%,多在“半壁江山”以上。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2024年,经济十强省份中,有8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5.8%的增速,其中山东增速最高,达到8.3%。

从需求端看,经济十强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63%,8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消费主引擎拉动作用显著。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进出口仍保持稳健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超32.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74.7%,展现了较强韧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等因素影响,经济大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比如,河南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1.6%,山东制造业投资增长15.1%,湖北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7%。

回望过去的2024年,在国内外多重困难挑战之下,经济大省稳住了基本盘,有力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挑起大梁”,既有客观条件支撑:经济大省资源禀赋优势相对突出,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城镇化水平较高,经营主体抗风险能力较强。

“挑起大梁”,更体现主动作为:从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到打出稳外贸“组合拳”,稳步推进改革任务落地,经济大省沉着应变、综合施策,统筹改革和发展、把握当下和长远,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近期,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刷屏全球互联网,被外界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

爆火出圈的背后,凸显浙江等经济大省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作用:经济发展结构向优、动能向新,新质生产力热潮涌动,勾勒中国经济新图景。

这是2024年11月11日在深圳莲花山公园拍摄的无人驾驶观光车、零售车。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从创新动能培育看,经济大省通过优势领域锻长板、薄弱环节补短板,推动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四川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达8%左右,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实现全覆盖……

向新竞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关键。2024年,上海、浙江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4.4%左右、3.2%,均高于全国的2.68%;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保持全国首位。

从绿色低碳转型看,经济大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全国生态安全屏障:

2024年,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超过煤电;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6年居全国首位,完成重点区域林相改善6.88万亩;湖南提前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洞庭湖总磷浓度下降提前完成国考目标……

回望2024年,经济大省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还有更多生动的注脚:

广东完成横琴合作区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在合作区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大幅增加,澳资企业超6600户、较3年前增长44%;

江苏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居全国第一;

湖北经营主体连续4年每年新增百万户以上,社会融资规模连续4年每年跨过一个万亿台阶;

河南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万列……

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经济大省因地制宜、先立后破,主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示范先行。

2025年以改革促发展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进入2025年,经济大省如何挑起大梁?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多数经济大省将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以上:广东、上海为5%左右,江苏、山东为5%以上,福建为5%至5.5%,浙江、河南、湖南为5.5%左右,四川为5.5%以上,湖北为6%左右。

“经济大省的增长目标,既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也考虑到做好与中长期规划衔接,充分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说。

经济增长目标背后,也体现了经济大省主动作为、开拓进取的责任担当。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经济大省与重镇都把今年的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或更高,显示这些地方领导“勇挑重任”的政治责任意识。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目标明确,重在落实。

记者梳理发现,经济大省今年的工作安排,均对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拿出真招、实招。

在大力提振消费方面,江苏、山东、浙江、四川等多省份提出,今年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各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如山东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湖北深入实施数字新基建、开源新体系等“五新工程”。

推进高质量发展,既要脚踏实地,持续夯实经济“稳”的基础,也要勇于突破,不断积蓄经济“进”的动能。

乙巳蛇年开工伊始,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点领域落子布局,推动改革举措更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

上海发布《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在优化为企整体服务、优化涉企监管检查等方面,推出58条任务举措。河南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山东部署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等10项重点改革……

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一年,经济大省干字当头、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勇挑大梁,将助力中国经济航船在新的征途上劈波斩浪。(记者魏玉坤、潘洁、汪子旭)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